演达立交南停车楼建成投用!惠州加速推进智慧停车

南方+ 记者

将车开至入口,识别车牌后录入车主信息,取车时一“刷脸”系统就会快速把爱车调出来……近日,位于惠城河南岸演达横二路的演达立交南停车楼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也意味着备受市民期待的立体停车楼照进现实。

随着近年来惠州汽车保有量激增,城市中心区行车停车难等“城市病”日益加剧,全力深化推进智慧停车成为破解难题的共识。随着该项工作被写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惠州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速推进实施。

聚焦“智慧停车”工作的推进,立体停车楼规划统筹强化和用地服务优化无疑提供着有力的保障。记者注意到,为助力工作落实,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当前已组织编制了惠城中心区公共停车场近期建设一二期规划和专项规划等系列规划,强化统筹指引,同时深化停车楼(库)用地保障和优化审批服务,确保全市智慧停车工程尽快落地建设,解“停车难”和惠民生。

惠州老城区停车难已成城市焦点民生问题

关注惠州城市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据惠州交警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了1632373辆,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惠城中心区的行车停车难也逐步成为城市民生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惠州每逢“两会”周期,老城区停车难题也成为了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如何克服“城市拥堵病”,缓解“停车难”,切实惠民生?今年初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方向。

据2020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智慧停车”,建成智慧共享停车楼(库)10座,新增停车位5400个;新开工停车楼(库)20座,新增停车位约8000个;升级改造地面停车场40个、停车位约1.5万个,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住宅小区共享停车资源,着力缓解停车难问题。

此外在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市停车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其中充分利用公共绿地、城市广场、学校操场、公交场站等场所的地下空间和各类边角空地,规划一批立体停车设施试点、示范项目,以及统筹利用路内停车泊位、支持发展停车产业、建设城市智慧停车工程等。 

统筹规划指引立体停车设施建设

目标一经提出,惠州该项工作迅速实施。

梳理工作也发现,惠州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工作其实早已开始谋划。2019年,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依托《惠州市区(惠城中心区)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文件就迅速编制完成《惠城中心区公共停车场近期建设(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新增建设13座停车场,停车位共约6470个。其中,机械式立体车库(楼)11个,自走式车库2个。

今年在进一步强化指引落实。在既有基础上,再度编制《惠城中心区公共停车场近期建设(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新增5处停车楼,进一步完善近期智慧共享停车楼(库)建设指引。

与此同时,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十四五”历史发展周期,该局结合城市发展的进程也针对全市立体化停车场设施建设作出统筹规划,组织编制《惠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统筹建设255个公共停车场,有效满足惠州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

优化用地供给加速智慧停车楼项目实施落地

随着惠城中心区停车设施规划统筹的细化,除了演达立交南智慧停车楼进入运行阶段,市服务中心停车库、滨江公园停车楼、桥西南湖公园停车库、金山湖公园停车楼等多个立体停车场设施都进入紧张的施工周期。

记者注意到,惠州市自然资源部门不断优化的用地供应保障机制和用地服务流程加速了项目的快速落地。

据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土地交易信息记录,自2019年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惠州交投智慧停车投资有限公司已陆续拿下了12宗社会停车场用地,其中大部分地块均将被用于建设立体停车楼。另有市住建局、滨江公园等地块则加速手续办理,推动项目尽快动工建设。

“充分将公共绿地、城市广场等各类型的城市边角空地高效利用起来,有效的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老城区盘活闲散土地解困的同时该局对于新的城市片区也强化了指引,纷纷评估片区的人口和车行需求,提前规划布局立体停车楼。

在滨江公园停车楼施工现场看到,项目楼体已基本完成。该项目现场相关施工人员介绍,项目的建设进度是比较顺利的,除了疫情对施工进度产生了一点影响,项目用地供应和审批都很迅速。“感觉各方都在推着项目快些跑,不过也切实反映了群众对于片区停车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他说。

【记者】张峰

编辑 南小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