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气、卖阳光,还有这种赚钱方式?

广东生态环境
+ 订阅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节能减排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与职责。广东积极探索节能减排之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运而生。

碳交易让“卖空气”变为现实,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那么,究竟什么是碳交易?空气又是怎样卖出去的呢?让我们一起探个究竟。

“卖空气”的红光村

位于肇庆市怀集县的红光村,是广东省省定贫困村。这里基础条件差,致富难,村民的生活十分贫苦。

若想改变村子落后的面貌,让村民脱贫致富,红光村必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可是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展产业几乎成了空想。

就在红光村村支书欧新华一筹莫展之际,一位神秘男子告诉他,自己有让村子致富的“法宝”。但他的“锦囊妙计”却让村干部们大吃一惊。在广东省,钢铁、石化、水泥、航空、造纸、电力都属于重点管控的高碳排放行业,若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超标,则必须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指标,而在碳排放指标的供应方中就有像红光村林地这样拥有净碳能力的项目。

因此,核查认证机构根据科学的标准把红光村的林地净碳量计算出来用于市场交易,直接把林地自然生态资源变成纯收益,这就是碳交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卖空气”。

通过“卖空气”,红光村集体年收入增加了12.4万元,首次突破了30万元的大关。村子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据了解,广东的碳交易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三,整个碳交易市场占了全国碳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东碳交易市场日益成熟,碳交易也从企业机构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福兴新村的“阳光收益”

市民麦欢成的家位于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的福兴新村。夏季,他所居住的三层回迁房顶楼气温高,屋内的闷热让人难以忍受。

2018年,在当地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的鼓励和广东省低碳专项资金支持下,麦欢成在自家楼顶安装了5.5千瓦的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经测算,装上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后,屋内的温度比之前下降了5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置不仅能为麦欢成一家节省一笔电费,还能将剩余的电卖给电网以获得额外的收益。

后来,福兴新村的20多户居民也纷纷装起了太阳能发电装置。如今,这里的光伏发电系统已经完成并网,联入南方电网。当地低碳发展中心还将当地光伏发电量上传到广东省低碳交易所进行交易,后经第三方机构核证,整个社区居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二氧化碳减排量为90吨左右。

据统计,2018年福兴新村核证10户居民总共减排二氧化碳52吨左右,总收益1450元,相当于每户年碳收益100元。截至2019年,中山市大约有3000户居民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经测算,若居民都加入到碳交易的行列,总收益能达到300多万元。

光伏发电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阳光收入”。为了鼓励全民践行低碳生活,广东省还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碳普惠交易平台。居民可以通过垃圾分类等节能减排的日常行为换取礼物,甚至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目前,“碳普惠”项目已在广州、惠州、中山、深圳等8大城市开展。

来源/广东卫视《珠江周刊》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