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点定位融合发展 沙琅县域副中心建设大步前进

茂名网
+ 订阅

茂名网讯 近段时间,电白区沙琅县域副中心建设的捷报频传: 该县域副中心坚持以项目建设引领带动发展,随着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生态休闲、康养旅游、南药健康产业集聚的精品小城初步呈现。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2100万元的新城公园景观工程完成向市民开放,投资4200多元的沙琅水质净化厂已建成试通水,投资6500万元的沙琅110千伏输变电站已全面竣工,沙琅、尚塘、琅东三大农贸市场已完成改造重新开业,投资300万元的S282省道沙黄线路灯安装工程已竣工亮灯。多项市政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投资2.2亿元的城区“四纵四横”改造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与之相配套的总投资700多万元的电力线路迁改和城区供水改造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城区交通主干道实现质的提升。投资4600万元的电白区第一小学沙琅校区已于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项目竣工招生后将增加优质学位2100个。投资370多万元的南北走向的城区次干道乐义路新建工程正在火热施工中……

历史久远,人文荟萃,基础扎实的沙琅镇,位于茂名市电白区北部片区七镇的地理中心,交通便利,三茂铁路、国道G325、省道S282线贯穿全境,汕湛高速茂名港支线在沙琅设有出入口,沙琅距沈海高速观珠出入口、深茂高铁电白站也只有15分钟车程。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沙琅镇一直是电白区北部商贸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沙琅全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人口10.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1万人。

美丽的沙琅大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摄

近年来,沙琅镇先后荣膺中国养龟第一镇、全国特色小镇、广东省十大明星小镇等殊荣。2017年9月,沙琅镇被茂名市列为电白区县域副中心,沙琅镇规划建设发展上升为全市战略。

近年来,沙琅镇紧紧抓住县域副中心难得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区委、区政府“一区两城、双轮驱动”“一湾二环一中心”发展战略,聚焦县域副中心“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建设目标,汇聚全镇优势资源,对标对表,重点发力,大干快上,在科学规划、交通建设、扩容提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土地收储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开创了沙琅县域副中心发展新局面。

美丽的沙琅大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摄

一、 沙琅县域副中心建设主要成效

(一)规划编制工作取得实质成效。《电白沙琅县域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已于2018年10月经茂名市政府批复实施,《沙琅县域副中心沙琅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电白区北部山区统筹发展规划》、《电白沙琅县域副中心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已经修编完成,《电白沙琅县域副中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也已经完成了调整。

(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辐射周边、功能完善的电白区公共服务中心沙琅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并被充分赋予区级权限,可提供与主城区同样便捷的公共服务,让包括沙琅在内的观珠、黄岭、罗坑、望夫、霞洞、那霍、曙光农场、水丰农场等7个镇和两个国营农场的50多万群众实现“一站式”、“一门式”办事,群众给予高度评价,北部片区群众获得感明显得到增强。占地16.7亩的北部片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融三防、消防、应急、安监、民政救灾、森林防火等功能于一体,服务范围涵盖周边7个镇,解决了应急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区清洁卫生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乔银专业保洁公司进行规范化运作,农村清洁卫生有偿服务制度落实到位,城乡卫生环境不断优化。

(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沙琅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养龟业,经过40年的发展,龟鳖养殖户遍布沙琅城乡及周边各镇,是龟鳖养殖、研发中心和交易集散地,已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的产业链,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繁荣。南药加工业与“一村一品”发展是沙琅经济发展的又一风向标,镇内拥有多家以南药加工的规上企业及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沙琅的豉油、沙琅的豆豉、观青的红辣椒、谭儒的萝卜、尚唐的龟鳖、琅西的沉香、河口的黄皮、鱼花的百香果等,产品饮誉省内外,近几年这种格局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好出路。

美丽的沙琅大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摄

(四)产业园区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一是沙琅县域副中心南药片区。该园区位于沙琅城区南面2公里处,紧邻国道325线,规划用地200亩,是县域副中心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电白区“一园八区”之一和全区医药与健康产业的主要集聚区。目前片区已落户南药加工及贸易企业10家,年产值近3亿元,主要生产中药饮片、保健食品、食品香料、医疗器械等产品,兼顾进出口贸易、南药种植、旅游开发等产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新格局。二是沙琅县域副中心产业园。该园区位于沙琅城区西南边,是电白区“一园八区”和沙琅县域副中心城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总用地面积2500亩。规划有食品加工、南药加工、龟鳖养殖等三个片区,配套服务中心、人才公寓、学校医院、龟鳖产业博物馆和园区孵化中心等,总投资约50亿元。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全长约4456米的“一主三次”主干道路正在加紧推进。园区产业正在对接入园南药加工企业9家,食品加工企业3家,珠三角转移企业11家,总投资近10亿元。三是物流园。该园区位于新规划的国道325线东侧、汕湛高速茂名港支线沙琅出口处,总规划用地约2000亩,首期500亩,计划投入资金1.3亿元,拟打造成为电白北部片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物流量总额超20亿元,将有力推动电白北部片区产业发展和交通互联互通,带动北部片区的农产品加工、南药加工、生态旅游、龟鳖养殖、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和沉香文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县域副中心的活力和全国特色小镇的魅力。目前,项目征地已完成,全长约1105米的物流园大道建设工程正在加紧推进,多家知名物流企业已达成入园意向。

(五)城区扩容提质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沙琅县域副中心坚持以项目建设引领带动发展,随着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生态休闲、康养旅游、南药健康产业集聚的精品小城初步呈现。一是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2100万元的新城公园景观工程完成向市民开放,投资4200多元的沙琅水质净化厂已建成试通水,投资6500万元的沙琅110千伏输变电站已全面竣工,沙琅、尚塘、琅东三大农贸市场已完成改造重新开业,投资300万元的S282省道沙黄线路灯安装工程已竣工亮灯。二是多项市政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投资2.2亿元的城区“四纵四横”改造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与之相配套的总投资700多万元的电力线路迁改和城区供水改造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城区交通主干道实现质的提升。投资4600万元的电白区第一小学沙琅校区已于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项目竣工招生后将增加优质学位2100个。投资370多万元的南北走向的城区次干道乐义路新建工程正在火热施工中。三是今年重点谋划推进的项目已初步具备建设条件。产业园区道路基础设施、物流园区道路基础设施、滨江路、府前路东延线、电白北部综合客运中心道路项目以及琅江文化中心等一批建设项目已完成立项前期工作,合计投资额近6亿元,部分项目正按要求打包申报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资1500多万元的沙琅江合水口桥段治理已于9月30日动工建设。四是项目征地和用地报批成效显著。近年来,我镇切实把征地用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累计丈量土地4152亩,签订征地协议3849亩,已签协议中属商业用地1704亩。已报批完善可供招拍挂工业用地指标150多亩,已完善可供招拍挂商业土地199亩。已登记中远海运仓储配送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报名招拍工业用地,碧桂园、奥运冠军集团前来洽谈投资意向。

美丽的沙琅大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摄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强化组织,完善机制。一是建立县域副中心规划建设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单位主职领导参与的县域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两名区领导牵头负责县域副中心建设工作,镇党委书记由区领导兼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县域副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区牵头领导不定期轮流到沙琅镇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调研指导,为各项工作举旗定向,推动工作落实。二是成立专职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沙琅镇,办公室主任由镇党委书记兼任,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建立每天一巡、每周一会、半月一报的“三个一”工作督导机制,具体抓细、抓小、抓落实,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加强工作力量。市直部门选派3名、区直部门抽调10名业务精、能力强的副科级干部脱产到县域副中心办公室工作,优化班子结构,加强领导力量。四是搭建工作专班。组成规划编制、交通建设、扩容提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土地收储等工作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一对一”全程跟踪推进项目建设。五是坚持督导检查。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直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对县域副中心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核实,确保各项工作有效高质量推进。

(二)高点定位,融合发展。我区提高站位谋划,大力实施“一区两城、双轮驱动”“一湾二环一中心”发展战略,按小城市的标准来定位沙琅县域副中心建设,通过规划谋划发展,理清思路。在编制沙琅城市总体规划时,统筹考虑沙琅及周边观珠、霞洞、那霍、黄岭、罗坑、望夫等7个镇的发展空间布局,注重突出沙琅镇作为县域副中心主城区目标定位,并以创建“全国特色小镇”为契机,将沙琅县域副中心打造成电白北部——生态休闲康养旅游区、南药健康产业集聚区、特色精品小城,辐射引领电白北部片区整体振兴发展。

(三)整合资源,集中要素。一是依法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制定县域副中心扩权事项目录,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一些县级管理权限赋予沙琅镇行使,共下放108项事权。二是加强财政扶持和激励。从2018年起连续5年,每年茂名市级财政安排500万元、电白区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支持县域副中心建设;加大财政激励力度,电白区财政安排1.2亿元新增债券用于县域副中心征地,明确镇辖区内的区级土地出让所得收入全部返还县域副中心使用;加强融资统筹力度,组建电白区水务投资集团作为县域副中心建设融资平台。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资源向县域副中心倾斜,茂名电白长江村镇银行沙琅支行已于2018年10月22日在沙琅镇正式营业。同时引导电白农信社逐步扩大沙琅分社的信贷审批权限,引导金融信贷资源支持县域副中心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加强项目用地保障。对各类政府投资性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凡县域副中心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相关部门优先将其列入项目实施范围,按照有关规定优先保障用地计划。

(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沙琅县域副中心主动加强与区直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开展工作对接,共同协力加快项目落地见效。区财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教育、卫健、科工商务、应急管理、水务、城管、政管等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对沙琅加大资源投入,特别是项目主管单位的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沙琅建设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五)广泛宣传,凝聚共识。充分借助每年元旦、春节晚会、春节乡贤座谈会以及“三月三”大型民俗活动等平台,通过形象宣传片、路面广告牌、微信公众号和电视、报纸专题报道等方式和途径,深入宣传县域副中心建设的长远意义和建设成效,营造了良好氛围,凝聚起居民群众和外出乡贤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下一步,沙琅县域副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平安有序的新沙琅,奋力引领辐射电白北部振兴发展。一是突出重点项目带动,推动县域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做好专项债券申报工作,加快启动产业园一主三副道路、物流园大道、滨江路、府前路东延线以及客运中心周边市政道路等项目建设;督促在建项目加快施工,推动“四纵四横”道路改造项目在2021年春节前全面竣工,全面优化城区交通环境;督促加快乐义路施工,打通城区东部南北走向重要通道,争取2021年春节前竣工通车,改善就医交通环境。督促加快沙琅江合水口桥段治理工程建设,尽快竣工使用,保障防洪安全,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观光旅游好去处。加快启动北部综合客运中心、一江两岸起步区、广东实验中学(电白)附属实验中学、琅江文化中心、新城公园景观提升、客家风情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建设。谋划新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社会民生及经济建设项目落户沙琅县域副中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实现县域副中心向“精品小城市”跨越。深入开展“十乱”现象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公共秩序治理、公益广告宣传、市民素质提升等五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内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大力巩固创卫成果。成立市政管理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打造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三是做实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策划招商项目,瞄准产业园区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与沙琅地方特色产业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质项目。特别是瞄准产业园区一体化开发、智慧教育、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吸引外出乡贤投资特色产业项目。四是启动新一轮征地。继续抓好发出征地预公告范围内未征土地的征收工作,根据项目落户需要启动新城公园周边等地块征收工作,大力化解征地和项目用地矛盾纠纷。五是打造“六点一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琅宁塔、金龟阁、太平寺、大榕树、四方井、客家四合院(朗山庄)等六个承载沙琅客家文化元素的景点为开发重点,融合周边镇旅游景点规划布局,建设“六点一线”旅游线路,打造沙琅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县域副中心休闲康养产业发展。

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黄楚凡 黎雄 通讯员王茹梅 蒙杨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