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广东佛山南海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在南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幕。在当天下午的经验分享环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区域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张苑发跟与会代表分享了《激发活力,提升品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报告。
张苑发表示,多年来,南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紧扣“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这一核心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激发教育活力,在教育质量监测、特色+集团办学、智慧教育构建和教育生态营造等四个方面大胆探索,全力打造“大城名校”“教育善治”“智慧教育”等十大教育品牌,构建了“公平、优质、均衡、开放、多元”的教育格局,立足“办好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教育”。
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作经验报告。通讯员供图
挥好多元办学“指挥棒”
激发特色+集团化发展内驱力
11月25日,石门实验小学成功获得九年一贯制办学资质,初中部预计明年招生的消息备受关注。自此,以石门中学为龙头,石门实验学校、石门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为成员的石门教育集团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实现集团成员校教育品质的飞跃提升。
创新模式推进集团办学是南海激发“特色+集团”发展内驱力的举措之一。张苑发表示,为破解学校同质化严重,学校特色发展缺乏动力与机制的难题,进一步改善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南海从顶层设计激发办学活力,统筹资源推进特色办学,运用“分校模式、托管模式、合作模式、联盟模式、学科模式”等推进集团化办学,培育创建如石门教育集团等一批省、市、区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以石门中学为龙头,石门实验学校、石门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为成员的石门教育集团成立。校方供图
为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提升教育品质,自2009年起,南海区还率先在高中推进特色化建设工作。2010年,南海成为首个“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特色学校创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1年起,区政府逐步将区级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引入到公共民生领域,全面创建“特色学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创建理念已覆盖南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狮山高级中学斩获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冠军两连冠,曾面临撤并的西樵镇民乐小学凭借特色南狮武术表演,近年来18次走进中央电视台,三度登上央视春晚。
“目前,南海通过创新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模式,统筹开展高中分类创建,形成了学术、艺术、体育、科技、传媒等各种类型的高中特色学校集群,同时辐射带动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形成小—初—高特色发展集群。”张苑发说。
启动智慧教育“新引擎”
赋能个性化育人变革力
今年9月,新投用的桂城怡海第五小学通过高标准规划,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通过“智慧校园综合平台”,为老师、学生等提供智慧教学、智慧教务、智慧安全、智慧环境等多种智慧化应用。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2.0任务的重点任务。南海一直以此为突破口,多维共建,打造智慧教育新引擎,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张苑发介绍,南海1999年建成了全国首个教育城域网。作为全国最早的“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及广东省首批“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南海致力于建设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同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探索在5G和人工智能时代,育人方式变革路径与模式。
10月15日,南海区举行智慧校园体验研讨会暨“南海教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启动仪式。以南海教育云为依托,南海区教育局还实现了与公安局、住建局、社保局等8个区级部门的数据无缝对接。
20余天后,南海区教育局召开“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启动仪式,正式揭牌成立“南海区在线教育中心”“南海云课堂教学研究中心”,授牌首批“南海云课堂”在线教育基地,聘用专家组成员以及168位在线课堂优秀教师,致力让网红名师名校成为引领育人方式变革的先锋。
南海区教育局召开“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启动仪式。通讯员供图
“未来的学生和教师将面临更为复杂、更为开放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南海将坚持以人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不断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通过智慧物联、数据驱动为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加强智慧校园的育人需求导向,全面支撑教育教学、学校治理的信息化建设。”张苑发说。
用好质量监测“体检仪”
提升多维化绿色评价治理力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工程。”张苑发表示,为改变重成绩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的狭隘教育评价观,从根本上扭转简单粗放的教育管理方式,南海以质量监测为导向,以解决部门之间、镇街之间、学校之间的“立井式”、“孤岛式”现象,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2013年6月,南海出台《改革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推行教育质量绿色评价的指导意见》,在全省首推教育质量绿色监测。
“它与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单一内容的评价不同,是基于标准的包括学业水平、品德行为、身心健康的多维评价,监测内容包括17个核心指标和28个学业质量报告,有效地引导学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优化教育管理,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张苑发介绍。
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作经验报告。通讯员供图
另一方面,南海实施区教育发展状态公布制度。2013年底,出台《南海区教育发展状态公布方案》,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镇(街道)自主发展、教育投入等五个维度进行动态评价,为教育政策的倾斜和扶持提供数据参考,推动南海区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通过各级指标的数据分析与对比,发现一些教育问题和短板,从而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如学校规划布局不合理、教师幸福指数有待提高、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存在不足等。”张苑发表示,基于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系统推进,逐步推动解决,实现了决策能力科学化、执行能力高效化、调控能力统筹化、服务能力可视化,切实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从“管理”跨向“善治”。
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打造共建共享教育生态聚合力
面向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南海历届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扩大教育投入。
与此同时,南海创新家校社共育模式,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汇聚起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共建南海教育的良好生态。
南海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教育事业。2016年8月,南海成立南商教育发展促进会并设立南商教育基金。五年来,“南商教育基金”奖教奖学活动累计嘉奖师生超1.3万名、嘉奖家庭600多个,发放奖金近5000万元。
2020年南海区教育大会暨“南商教育基金”奖教奖学大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2019年,南海成立佛山市首个“家庭教育促进会”,建立区、镇(街道)、学校家庭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促进会”、家委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三方联动,营造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的环境。
张苑发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是南海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关键时期。南海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促公平、提质量、增活力、强保障”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南海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
数读南海教育改革发展史
◆54亿
2015年以来,每年超过四分之一的财政支出投向教育,仅2020年就高达54亿元。2016-2020年间,完成新改扩建学校项目80个,增加了8.26万个义务教育学位。
◆6200万
为全面创建“特色学校”,开展区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区镇两级累计共投入6200万元,激发学校主动发展动力,提升不同层次学校办学积极性。
◆1515人
培育“大城良师”团队,目前全区名校长工作室10个,各级各类名师有1515人。
◆29人
2020年,南海优秀学子参加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奥赛,获得广东省一等奖达29人,获全国银牌3枚。
◆300余人
2020年,赖沛东、唐苑容两名南海学子分别获得高考体育类、艺术类合成总分全省第一,全区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内知名体艺院校录取的学生达300余人。
◆1800万条
截至2020年11月10日,“南海教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应用交换数据保有量近1800万条,提供数据接口208个 ,接口调用次数240万条。
◆近5000万元
五年来,“南商教育基金”奖教奖学活动累计嘉奖师生超1.3万名、嘉奖家庭600多个,发放奖金近5000万元。
◆33.3万人
2019学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读学生达到33.3万人(其中非南海户籍学生18.3万人),比2016学年增加7.7万人(其中非南海户籍学生增加2.9万人),非南海户籍在读学生占比多年来都超过55%。
【南方日报记者】王雅铄
【见习记者】刘明
【通讯员】黄莹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