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广东人有一种饮食文化,叫“边炉”文化。经过一天繁忙的工作生活,老广州们都会约一起去“打边炉”(吃火锅),热热的火锅,说不完的话题,释放着繁忙劳作给予他们的压力。
在火锅的菜单中,茼蒿常常为必点蔬菜。北宋时期茼蒿已经作为蔬菜食用了,宋代陆游不仅喜食茼蒿,而且还喜欢栽种与采摘茼蒿,其《初归杂咏》诗云“小园五亩翦蓬蒿,便觉人迹间可逃。尽疏珍禽添尔雅,更书香草续离骚。药苗可斸携长鑱,黍酒新成压小槽。老入鵷行方彻悟,一官何处不徒劳!”
本草功效
对于食材的认识,除了日常功效认识外,还需要认识食材的性味情况,因为《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简单来说,要补五脏,必须要懂五味,不懂五味,就算补品,也会伤害五脏。李东垣提出“补泻在味,随时换气”的概念,通俗来说,食物的搭配,必须根据五味的相生相克、作用的靶点及食材所秉的升降之性而进行配伍,才能有利于人体。
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备急千金要方》《食疗本草》《随息居食谱》记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的功效。因此常吃茼蒿,对咳嗽痰多、脾胃不和、习惯性便秘均有较好的疗效。
细解本草
肥腻为主,使得我们的肠胃负荷过大,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劳资矛盾”,中医叫做“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短时间超出日常的进食量,对于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不利。肠胃难以应付超大负荷的工作,就会对身体说:“你分配的工作任务太繁重了,我干不动了”。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
打着火锅,来场罢工,多扫兴,这时候我们就请来了皇帝菜——茼蒿,茼蒿一下锅,蒿类所具有的清气就出来了,其味中有“辛”——“辛”味具有升阳、升脾、运脾的作用,相当于请了雇佣兵来帮助肠胃减减压,入口有甘味,甘能补脾,相当于帮肠胃加了工资。一方面增强了脾的运化功能,一方面加强了胃的通降之力,减压加薪,双管齐下,肠胃就能服服帖帖的继续为我们效劳了。此外茼蒿还可去油,它吸油能力特强,不仅仅吸火锅中的油,还能吸我们身体的油,所以有“消痰饮”的作用。
活用本草
那么为什么打火锅经常要搭配茼蒿呢?吃火锅必然以肉食为多,茼蒿除了火锅时食用,平时也可清炒食用,蒜蓉辣椒炒或加入海南虾子酱,味道更加鲜美,茼蒿虽好,同样有不适合人群的,虚性腹泻的病人是不适合单独使用。如果真的要用,那么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食材搭配,才能放心使用。
蒜蓉虾子酱炒茼蒿
材料:茼蒿3-4两,蒜6瓣,生抽、蚝油、海南虾子酱各1勺,糖少许,白酒1勺,水少许
做法:茼蒿洗干净,摘去老叶及老茎,切段。蒜切成末。热锅冷油,待油烧至6成熟时,加入蒜末,爆香。然后加入茼蒿炒软。随后加入生抽、蚝油、虾子酱及糖,翻炒均匀,起锅前加入白酒及水,翻炒至酒味变得柔和,则可以起锅。
本品不拘泥何种体质而均可服用。
本文指导专家
卢 传 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