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六”整一周啦,市民感受如何?
2020年迈入了最后一个月,广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疗机构)的上班族们也迎来了上下班时间的调整。
从交通拥堵指数来看,“朝九晚六”实施首日,广州中心区早高峰拥堵有所下降,随后几天整体拥堵指数与上周相当;晚高峰方面,17点30分-18点交通出行减少,但18点后,部分区域交通拥堵指数较上周更高,呈现出高峰出现推后,出行更加集中的情况。
那么,亲身体验早晚高峰的通勤一族感受到了什么变化呢?记者询问了多位市民,发现他们的体会各有不同。有的市民表示避开了送学等交通高峰、通勤时间缩短,早上还可多睡一会。也有市民觉得并未体会到错峰,晚高峰反而更堵了。
通勤顺畅了,还能晚起一会
家住单位附近的公务员何小姐对推迟半小时上班觉得很满意,“早上多睡半小时,晚上反正本来就是6点后走。”
家住白云,单位在越秀的林先生在“朝九晚六”实行后,早上避开了越秀送小孩的早高峰,节省了近20分钟时间。晚上回来时间差不多,“可以晚睡晚起比早睡早起舒服多啦。”
市民卢女士在企业上班,通勤在白云区,每天搭乘公交车从元下田经白云大道南到大金钟路,她表示8点半上班的比以前顺畅一点,“才几天,有一点点感觉”。
家住西朗,通勤靠地铁的公务员罗小姐觉得没太大变化,“早上7点半出门和8点出门地铁人流都差不多,晚上回来之前也是6点后再回来,不过神奇的是现在6点多的地铁没有往日那么挤了。”
家住南洲,在机场路附近上班的陈先生表示日常通勤路线顺畅了不少。“早上7:45前能通过海印桥,感觉是没有以前堵了。晚上6点从机场高速出发,接内环,也没有以前堵了,感觉缓解了约30%,以前下班回家一个半小时,现在一个小时左右。试过走大金钟以及机场高速,车流量均有缓解,拥堵确实是有好转。”
地铁人多了,晚上更塞了
“上班的话,为了不撞到人流高峰,我基本和原来出行时间保持一致,比原来稍晚出门10分钟,能感觉到三号线的人变多了不少。”在广州事业单位上班的邢先生说道,“6点下班在办公楼就会撞上课外培训的小学生,电梯都变挤了,去地铁站路上和站里面的人明显变多。我现在已经放弃三号线换乘,因为上不去地铁,改坐2号线到嘉禾望岗通勤,2号线的通勤人流密度和原来差不多,尚能接受。”
家和工作地点都在黄埔的小陈则告诉记者,“很惨,和原来相比,早上晚起十分钟,中午少睡一小时,晚上因为堵车又要晚回一个半小时。”
另一名公务员黄先生表示,“早晚地铁巨多人,没有体会到错峰。”
依然每天8点出头到单位的王小姐发现很多送小孩的同事也和自己一样早到,“因为他们送完小孩时间很尴尬,再回家可能会迟到,也不合适在街上乱逛。”
家住昌岗的林小姐则觉得改成6点下班之后更塞车了,只能选择骑单车回家。“但是冬天大风冷冽,对头脑和身体不是很好。”
交通拥堵指数显示各区变化各有差异
从交通拥堵指数来看,“朝九晚六”实行后的首日早高峰,广州整体交通拥堵情况有所改善。随后几天的情况较上周差别较小。晚高峰方面,推迟下班让大部分区域在17:30-18:00的交通拥堵情况有所缓解,但晚高峰峰值在部分区域出现明显上涨。
实行首日当天,早高峰广州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指数峰值约为5.7,处于“轻度拥堵”级别,而上周同期的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峰值约为6.5,处于“中度拥堵”等级。天河区、白云区、荔湾区早高峰峰值均出现明显下降,越秀区、海珠区峰值相当。
首日早高峰广州交通拥堵指数较上周同期下降。
而在随后几天,广州中心区早高峰拥堵指数峰值与上周同期差异较小。具体到各区域,情况又各有不同。周四的早高峰时段白云、荔湾、海珠峰值降低明显,天河、越秀与上周相当;而周五早高峰,天河、白云、越秀交通拥堵峰值出现了小幅下降,海珠小幅上升,荔湾交通拥堵指数上涨明显。
12月3日,荔湾区早高峰拥堵指数较上周下降。
12月4日,荔湾区早高峰拥堵指数较上周上升。
数据上看,“朝九晚六”实行后,广州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指数在17:30左右出现短时爬升放缓,在18点后迅速上涨达到峰值。此期间的交通拥堵整体低于上周同期。
周四的广州中心区交通拥堵指数图,17:30-18:00交通拥堵情况有所缓解。
具体区域而言,各区的交通拥堵指数呈现出不同的情况。荔湾则明显高于上周同期,天河区晚高峰交通拥堵也较上周更堵;越秀交通拥堵相差较小,而白云晚高峰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推后。
天河区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较上周更高。
白云区晚高峰明显推后。
【策划】罗莎
【采写】郑慧梓
【视频】马艺天 莫依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