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中国高脚波斯猫”——狮舞(高脚狮)

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 订阅

高脚狮,又名高挑狮。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电白县城武馆师傅马德良,从高耸于官庙屋脊的琉璃小狮子形象获得灵感所始创。

高脚狮身长2.5米,比一般南狮的造型小,突出特点是在狮头和狮尾分别安装一条高约1.6米和1米的木棍,以供舞者高举狮具起舞之用,“高脚”、“高挑”即由此而来。此外还有雌、雄两种造型,公狮为红色装饰,母狮为黄色或蓝色。

高脚狮表演时,由2人舞一头狮,多为6头狮的群舞,舞者与高举空中的狮具同时亮相。

表演依拜门、喜庆、低潮、高潮4个舞段进行,在舞者的灵巧操纵下,群狮腾空劲舞,不断地高窜、低伏、跳跃、翻滚,动作刚劲有力,粗犷豪放,灵活自如。

其中公狮、母狮时而追逐嬉戏,时而亲密依偎,表演由相识到相恋的种种神态惟妙惟肖,富有情趣。高脚狮以其小巧玲珑、活泼有趣而惹人喜爱,在一些外国人士中还有“中国高脚波斯猫”的谐称。

目前高脚狮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