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无路可走,走近石板斑驳
一块块石板错落有致
沿着山势弯弯曲曲在山里游走
两边树木婆娑,将路道围蔽得阴凉沉寂
走在其间恍惚间有一种穿越回古代的感觉
近日
记者来到惠东县白盆珠镇
探访横坑村连接布心村的一段古驿道
向当地村民了解古驿道的“前世今生”
历史
古驿道的美好传说
据《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提到,布心村连接横坑村的古道可通往海丰县,应系潮惠古驿道线路的组成部分。
据当地村民介绍,为此段驿道铺石阶的人名为戴象贤。据记载,戴象贤60岁以前生活过得潦倒困顿,是一位给公平墟一带商铺和人家搬运货物的挑夫。传说他在挑货时,意外发现了山间杂草中放置金银财宝的金瓮,便兴建房屋,未料到与邻居家马夫发生争执,惹出官司,戴象贤因此押送惠州府监禁候判。公堂上,惠州知府看到戴象贤,这个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挑夫,知其并非奸恶之人,于是出面协调,做好马夫家属的思想工作,双方签订了和解书。
历经本次劫难,戴象贤认为人生祸福难测,应多行善事。从此,他决定放弃建豪宅,而是将全部银子用来做慈善事业,出资大量白银修筑海丰至归善(现惠东县)两县连界的沙田岭路(即横坑村与布心村连接古道),并重修樟树垭云林庵,置立田产,延僧施茶,为来往两县的商旅行人提供食宿便利。清乾隆年间《海丰县志》修编时,将其事迹载入《人物志》。其生前所停建的豪宅“四方楼”墙基历经风雨侵袭,虽藤萝遍挂,至今犹坚固如初。
横坑村干部告诉记者,戴象贤的故事村里的老辈人口耳相传,就连小孩也能讲得有声有色。古道竣工后,成为惠东和海丰的交通要道。惠东山区一带的人常带茶叶等翻山越岭到海丰换取油、盐,海丰的人则携带海产品到惠东换取锅、鼎等。横坑村作为两地行人的必经地,当时在与海丰西坑交界的宅仔村榕树坳地段建了许多驿站,曾经繁华一时,顾客云集。而在樟树垭云林庵,一块记载戴象贤出资修建古道的碑石仍完好,而碑石的碑记至今仍清晰可见。
现状
荒废古道亟待修复
“横坑村到布心村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途经樟树垭的古道,还有一条途经横瑶村,当地人称为大路,两条路如同一弯弓箭,大路像弓,路程较远,古道则像箭,路程较近。”曾任横坑村村干部、现年78岁的谢土坤介绍说。古道的起点位于布心村河头坝,终点为横坑村上渡水,大约总长6公里,途经横瑶村的大路约12公里。记者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攀爬了一段古道,只见这里山涧流水潺潺,林深树密,鸟声不断。途中路过樟树垭云林庵,经过信民捐资重建,至今坐立山顶,香火鼎盛。
除樟树垭云林庵外,距离不长的古道沿途景点颇多。村干部向记者介绍到,沿路有个地方称“枫树角”,大树婆娑、小河流过,几块石头散落周围,如同招待客人的石凳子。枫树角往横坑村方向再走一段,有一处称为“下马石”,以前贵人出门主要骑马,该处有一大石板,路道较陡,骑马者必须下马牵绳经过,故得名。而枫树角往布心村走一段,有一个地方叫狭径,长约30米,两边是山体,宽度大致只容一个人通过,形成“一线天”。
平日里,谋生的人群、商贾行走不断,把路上的石板磨得滑不溜秋。据横坑村民介绍,2000年以前,古道仍是惠东山区和海丰两地的交通要道, 2000年以后,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木材商为运载山货挖路等原因,古道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逐渐荒废。
“希望古道能得到修复,毕竟这条路伴随了两地几代人走过了风风雨雨。”谢土坤说。当地许多村民也表示,如果古道附近再配一条现代公路,那就再好不过,这样既可满足游客观光,也方便两地人出行。“路通财通,路捷财更富。”对配套建设现代公路,当地村民表达了更强烈的呼声。
“古道很有保护和开发价值。”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赖子钦说,古道周围生长着许多独特的植物,有些甚至是珍惜植物,例如成片的草珊瑚、用于制作染料的薯莨等。“古道周围的生态很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如能结合旅游业重修,既能给广大旅游爱好者一个好去处,进一步推广当地旅游资源,也能方便山区群众出行,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现在很流行健身式的徒步旅行,惠州和汕尾等地驴友喜欢步行到村里,走的都是古道所在的山路,古驿道修好了将使僻静的山村旅游业旺盛起来,给村民更多的致富机会,也让更多人认识白盆珠镇。”横坑村一家小饭店老板谢贵森说。
发展
古道修复活化列入当地规划
白盆珠镇党委书记赖国文介绍,该镇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打造温泉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定位,其中包括推进古驿道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项目,挖掘怀古、健康方面的元素,把西来古刹、莲花寺、移民文化公园、红色革命遗址、横坑茶场等资源用古驿道串联起来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
当地许多长者认为,古道已荒废近20年,多处石阶路已找寻不到踪迹,若不加以保护,这段古道见证的历史将随着石阶被掩埋而永眠于大山之中,不被世人知晓。根据《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惠东县将通过“古驿道+旅游”、“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等多种方式对古驿道以及沿线农村进行修复和活化,以道兴村,串联和挖掘散落在古驿道沿线的文化和景观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助力实现古驿道沿线的乡村振兴梦想。
来源:惠州头条APP
采写: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赖金朗 洪鹊儿 蔡伟健
由文明惠东综合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