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松湖 | 岭南园林、老广味道…东莞这个源于宋朝的最美小镇太好玩了!

乐享松山湖
+ 订阅

每当说到东莞你会想到什么?是鲜美多汁的荔枝,还是皮脆肉香的烧鹅……在石排你能收获到的可不止这些,岭南风格的园林、地道的老广美味,重重惊喜带你开启一整天的快乐。

近期,松山湖召开功能区宣传文体旅游工作座谈会,共商功能区宣传文体旅游发展,为统筹文化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乐享松山湖“寻味松湖”栏目走进一园九镇,展示各镇街特色美食文化和人文风情,本期栏目我们一起走进石排镇,欣赏中国最美小镇的风光。

●来一方水土,品一方美食

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吃,来到石排游玩,怎么能少得了当地特色美食呢?石排美食清单已整理好,快来领取吧~

石排煮大鱼

水乡石排盛产“河鱼”、“塘鱼,以“鱼”为主料的美食层出不穷。“石排煮大鱼”这道招牌菜,已成为石排美食文化的代名词。

石排煮大鱼烹饪时,要选择去头、尾、骨的雄鱼,切成2、3厘米的鱼块,加上葱姜等配料焖煮,吃起来只有鱼肉的清甜、细嫩与鲜美。爱吃鱼的小伙伴不妨来试下,小姐姐为大家指路鱼乐园的煮大鱼,和琼莊酒楼的盐水浸鱼头,它们都曾上榜石排十大美食的评选。

砖窑烧鹅

东莞各个镇街都有几道和鹅有关的招牌菜,石排自然也不例外。与其他地方的烧鹅不同,石排会将鹅放在两米多高的砖窑烧制,柴火在窑内温柔地跳跃,良好的恒温性、密封性,确保每一只出炉的烧鹅都美味诱人。

做好的烧鹅皮脆肉香,吃下一口只觉齿颊留香。想品尝这一美味的小伙伴,认准鹅园农家菜,它家的烧鹅濑粉、炖大鱼有口皆碑还上过CCTV7的《乡土》。

‍‍‍‍‍‍‍‍‍‍‍‍‍‍‍若想get特别的就餐体验,可以去“古围美食”打卡。店里没有菜单,按人收费,厨师会根据当天菜品准备菜肴,让人还没上菜就充满期待。

除此之外,还有小巷细弄、森绿法式甜点、田边糯米饭等,超多美味等你品尝~

领略多种小镇风情

一座城市的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与温度。世人偏爱在光阴的缝隙里,聆听古老的故事,在历史的底蕴中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遍布美食的石排,最不缺的便是各个文化打卡点,来和小姐姐一起看看吧!

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

你知道石排名字的由来吗?传说在清朝初期形成了石排圩,因“地表石脉成排,故名石排”。这里说的石脉成排,指的就是燕岭古采石场遗址,燕岭古采石场宋朝末年就已开始采掘,全市30个镇街的明清古建筑墙基、柱础、石柱、门框、石雕等,采用的红石都产于此地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红砂岩采石场遗址公园,数百年采石残留下来的石壁、石柱形成了壮丽的地理景观,你可以在这里领略古采石场原始面貌,与岭南元素相融合的美“十八房间”、“补天石”“摩崖石刻”等景点都值得一看。

塘尾古村落

始建于宋代的塘尾村,现存民居268座祠堂21座,书房19间,是东莞现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村落。村前静卧着一大两小三口池塘,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村里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有着一只巨蟹守护,村落和千亩良田的美好寓意。

在村里你可以看到很多采用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的红砂岩,制作的门窗、柱子等,保留了古建筑的纯净与古朴,在古色古香中别具一番风味。

村子被湖水环绕,不乏凉亭、假山、错落有致的叠水景观,俨然一派岭南园林的模样。如果说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是黑白两色的水墨画,那么塘尾的岭南建筑,就可以算是一幅秀气多彩的水彩画。

知多D:据《塘尾李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著名理学家李用的曾孙李栎庵为了避难从东莞白马来到了塘尾,在此开馆教书,并娶黎氏女子为妻。经过元、明、清几百年的发展,李氏逐渐兴旺,塘尾村也发展成为以李姓为主的宗族村落。塘尾村内的梅菴公祠、景通公祠、李氏宗祠、宝卿家塾、惠宗书房、守善堂等都是极具岭南特色的明清建筑,小伙伴们可以去游玩一番哦~

鲤鱼洲岛

被东江江流四面环绕的鲤鱼洲岛,因形状像鲤鱼而得名。鲤鱼洲岛四周水碧天青、蕉林叠翠、绿竹摇风、草长莺飞,宛如水中仙岛,而且岛上民风淳朴、鸡鸣犬吠。村民多数长寿充满宁静、安祥、平和的气息,颇有几分《桃花源记》里的意境。

向往田园生活的小伙伴,可以趁周末带上家人一同前来。在江边垂钓或去农场体验传统农业种植,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年春天当地的油菜花,格桑花便会陆续开放,美得足以让人陶醉。

知多D:石排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家可以去海仔湖、木兰园、潇湴湖骑车赏湖和日落,或是到文物遗址探寻历史的痕迹,如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云岗古寺、横山康王庙、中坑王氏大宗祠及6个市级文保单位:龙眼岗贝丘遗址、埔心村古建筑群、埔心古塔、福隆文阁、福隆当铺、谷吓文阁。‍

‍‍‍‍‍‍‍‍‍‍‍‍‍‍‍‍‍‍‍‍‍‍‍‍‍‍‍‍‍‍‍‍‍

‍‍‍‍‍‍‍‍‍‍‍‍‍‍‍‍‍‍‍‍‍‍‍‍‍‍‍‍‍‍‍‍‍‍‍‍‍‍‍‍‍‍‍‍‍‍‍‍△左为王氏大宗祠,右为云岗古寺

历史文化丰富

除却美景、美食石排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样丰厚。轮番上演的非遗文化活动,让更多人看到了它。

康王宝诞

近三百年前,每逢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塘尾村村民便在村里举行“抬大神”巡游活动,纪念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的生日,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初一和初七的康王出巡,是最具特色的重头戏。

在“康王宝诞”时,塘尾村民还会举行露天酒宴,品尝传统美食,缅怀家乡风情,并借此凝聚族人的感情。

△康王庙

而在石排镇横山宝潭的康王庙,也保留着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康王出巡”的传统习俗。祈求康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小姐姐了解到,庙里的康王神像已有500多年历史了。

明德醒狮

△图源蓝业佐

在石排中坑村,醒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成立于1995年的明德醒狮队。将南北狮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融合一体,让狮舞这种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新的活力。

你可以在明德醒狮团的表演中,窥到一些南拳的招数及步法,狮子的刚劲威猛被演绎得栩栩如生。其中“醒狮飞高桩”、“蝎子守灵芝”、“群狮起舞”等是他们的特色节目,还曾登上过央视春晚的舞台。

看完小姐姐的介绍,相信小伙伴们对石排有了更多的了解,赶紧收藏这份游玩攻略,约上朋友一起打卡去!

- THE END -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石排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公室、

文化莞家等

编辑:瑞瑞

责编:天天、Duang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