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总能看到家长在群里咨询、求助孩子交朋友的烦恼。
比如:
女儿2年级,最近她同桌总是用“威胁”的方式让她做事情,不带课外书就拿女儿的看,老师的奖励贴没有就让我女儿给她一张,写作业时总是抄女儿的......
妈妈告诉孩子要学会拒绝,对方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她,可是孩子说不听同桌的,她就不跟自己玩儿了。
其实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面临过这个问题,我们虽然可以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但是无法时刻跟在孩子身边。
所以他们跟小朋友相处时产生的问题,家长往往鞭长莫及,我们除了让孩子内心变强大,似乎别无选择。
你不要想来控制我
这种事情,Ada之前也遇到过,当时她在学前班,周末跟以前幼儿园的小闺蜜相约一起出去玩儿,俩人要坐小汽车玩儿,Ada先选好一辆车坐了上去,结果小闺蜜也要这辆车,俩人争执不下,小闺蜜很生气的说:我再也不跟你玩儿了!
Ada毫不示弱地回敬道:不玩拉倒,你不要想来控制我!
家长当时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从哪儿学来的,这话实在太有力度了。
事后问她说,是上心理沙盘课的时候老师教的,如果小朋友这么说,就是想控制别人,别人别想控制我,我要和我的心在一起。
那一刻家长知道了,女儿的自我正在慢慢建立起来,她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之后家长对她提什么她不愿意做的要求时,她经常用这句话来反驳家长,提醒父母不要过多的干预她。
儿童世界的社交烦恼
在儿童的世界里,总会有那么些孩子喜欢操控别人,而小孩子没有力量抵抗这种压力,害怕被孤立、害怕失去朋友的担心,会让孩子不得不妥协和从众。
但是另一方面,儿童世界又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友情纯粹得很,小船说翻就翻、说立则立,可能前一秒还在打架哭闹,后一秒嘻嘻哈哈和好。
人类最深的情感,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无不来源于“关系”,这是人们毕生都逃不开的课题。
对孩子而言,给他们造成压力的可能不单纯是因为某个小朋友,而是渴望得到集体的认同,不想落单。
当孩子有了社交烦恼,父母首先要在情绪上理解孩子,不要着急教孩子“如何去做”,因为成年人也会有与人相处的烦恼。
所以敏锐的观察孩子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从容的寻求解决之道。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社交?
作为家长,孩子跟小朋友有矛盾时,我们先可以不动声色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关注事态发展;
同时也不必过度焦虑,儿童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存在,学会放手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那么孩子在面临这些烦恼时,父母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0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实,孩子间的友情,是早期亲子关系的延续,他们与除了父母之外的人建立连接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而生命之初与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奠定孩子与人交往的基石。
他们在父母那里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建立信任以及关爱他人,等等。
所以要想孩子有良好的社交,最基本的父母要做到给予孩子健康的亲子关系。
02
过度担心、焦虑要不得
其实,孩子发生矛盾时,大多数可以自己处理好矛盾,哪怕产生短暂的烦恼和恐惧,也不会留下严重的创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愈合,如果父母盲目介入,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内在秩序。
我们对孩子社交的过度焦虑,往往来自于自身的恐惧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对孩子而言,闹别扭、相互掐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向新阶段不断的迈进,就是成长的意义。
03
肯定可以让孩子“做自己”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满意,内心缺乏安全感,就更容易顺从集体意愿,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
所以,教养孩子时,不要总是放大孩子的缺点、批评孩子,要鼓励孩子,增加他的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这样能有助于孩子在外面更好的“做自己”。
04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关系网
父母多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机会,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会交友。
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慢热的孩子来讲,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多带孩子参加聚会,参与同龄孩子的活动,扩大朋友圈,会让孩子对交际由陌生到熟悉。
在不断的尝试和维护友谊的过程中,孩子就能学会解决各种问题。
父母要相信孩子,他们感觉到冲突带来的伤害时,会自行调整,迅速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会在不断的尝试里,从社交中学到很多经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