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经过步行街改造、商圈文化的构建,产业、空间、业态不断转型升级,呈现出科技时尚、活力动感的国际新气息、新样貌。在福田新三十年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华强北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惊喜?
日前,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晓中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强北将充分发挥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电子产业和创新创造优势,积极融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建设,聚焦商圈发展、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推动华强北高质量发展,创新现代化城区治理,建设高质量中国电子第一街,努力把华强北打造成全球知名标志性商圈。
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晓中
三大措施促进辖区经济
前三季度新增1886家企业
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企业众多,在推动华强北高质量发展上,华强北有何新思路、新行动?陈晓中表示,今年以来,街道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辖区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今年前三季度辖区新增注册企业1886家,辖区企业营业收入1284.79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华强北要抢抓深圳“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将“中国电子第一街”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首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强华强北电子科技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巩固电子产品规模、巩固电子商户数量,扩大电子市场面积、扩大电子产品种类、扩大电子产品销售额,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连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利用华强北5G体验街区发展优势,推动华强北电子产业升级,拓展5G应用、人工智能、先进电子材料、光电子器件集成等战略性电子信息产业,将华强北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智能终端创新中心。
其次,做优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世界智能硬件研发中心。华强北将充分利用电子产业优势、商圈内央企和市属国企物业空间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资金优势等,鼓励和引导央企和市属国企利用自有物业,参与智能硬件等电子信息领域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双创企业活力生态,打造世界智能硬件研发中心。目前,华强北有国家、市、区政府认证创业孵化园区13家,区政府认证的低成本空间5家,入驻企业(团队)均获得不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约有16个企业(团队)获得投资总额超过3.1亿元,越来越多国内外创新团队将选择入驻华强北。
第三,深度参与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建设。陈晓中提出,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是区委区政府提出福田发展“三大新引擎”之一,华强北是活力城区东部重要区域,街道将围绕其进行规划布局,发展集科技研究、科技娱乐、创新教育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产业发展区”,推动华强北业态升级。目前华强北在建的城市更新项目有5个,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投资128.8亿元,为华强北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当好推进营商环境的“护航员”
向全世界推介福田
推动华强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营商环境的营造。在此方面,街道坚持做好“两个服务”,一是服务好辖区企业,二是服务好辖区居民。陈晓中表示,“打造华强北一流营商环境,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当好推进营商环境的‘护航员’和企业的‘服务员’,充分发挥‘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全球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为窗口向全世界推介福田。
坚持城区治理“表里如一”,将华强北打造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街区和高品质城市会客厅。华强北积极探索全域治理,打造“物业城市”华强北模式:开展华强北灯光环境工程,对步行街进行精细化管理;持之以恒推进辖区环境卫生提升、公共秩序整治;启动华强北国际科技时尚文化特色街试点工程,以立体环境提升、智能街区建设等增加环境承载力,全面提升华强北商圈片区环境,营造特色街区良好氛围,并把华强北步行街打造成四季花开、科技时尚活力绽放的国际街区。
开展“百日交通大整治”,打造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探索实行专业市场一铺一号一车实名管理;指导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加强运营管理;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物业公司挖潜空间,有序停放;施划停车线,设立临时停车区域;在主街、深南路等华强北商圈重点路段开展整治行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打造文明交通环境。
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宾至如归的人文环境。全力打造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特色街区,举办华强北科技艺术节,争取文博会华强北分会场、高交会华强北分会场落地,开展国际电玩节等一系列活动。创建全市科普示范大街,与区科创局、科协联合举办未来科技节。做到天天有节目,周周有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尽情领略“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智慧新锐、先锋时尚的商业街区文化魅力。
营造诚信、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重拳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商家合法合规经营,向广大消费者传递产品真实数据及情况,展现华强北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知识产权,依法惩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组织律师事务所进创业空间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升企业服务品质,形成华强北企业服务新标杆。面对2.5万家企业,2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华强北今年成立了企业服务部和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主动、靠前、创新服务好辖区企业。出台《华强北街道企业服务方案》、《华强北街道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全面开展企业走访、政策宣讲、优化营商环境等25项行动,做细做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由服务专员为辖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精准收集企业发展信息,推送惠企政策;开通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82586337)和服务邮箱(82586337@szft.gov.cn),为企业服务提供便捷绿色通道;按“六稳”、“六保”要求,引导近70家中小微企业与银行精准对接,推动银行为企业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前3季度协助辖区小微企业融资1.5亿元,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华强北还根据辖区特色,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在华强北商业步行街、中航城天虹、振中路等消费集聚区拓展特色夜间消费场景,开展夜间经济直播活动,推动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推进一系列惠民便民工程
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在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整改提升方面,华强北对片区内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的小区,分三步走进行整治,探索“整治一提升一管养”闭环的管理模式。”陈晓中表示,街道目前已完成整治的福强汽车大院焕然一新,接下来将持续推进其他老旧小区的整改提升。
在推进一系列惠民便民工程方面,街道将继续建设好高标准高品质的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1个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员、居民向往的胜地,开办2个长者食堂、2个工会大食堂,建设退役军人服务站,提升小区道路交通环境等,补齐民生设施短板。
在建设便民服务平台方面,加快推进华强北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华强北党群服务中心工程,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设施,为居民、游客搭建便捷、普惠、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
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加快推进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艺术馆、演艺中心建设、街道文化中心提升改造,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推进建设的华强北博物馆即将开馆,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办好华强北科技艺术节、华强北电子消费节等特色品牌活动,形成文化活动清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打造老有颐养幸福街区方面,打造辖区首个“老年颐养之家”日间养老中心,以社区养老作为突破口,集中有限资源破局养老难题。
【撰文】蔡敏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