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在马鞍岛看到不一样的中山

南方⁺ 记者

12月2日,在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发生了几件事:康方湾区科技园奠基、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举办;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六家银行授信新区,总额达2650亿元。

一个上午,签约项目超20个,动工项目总投资逾200亿——尽管从规模来看,这并非“大数”,却让中山“有着数”:今年第四季度,中山新开工重点项目近30个,总投资额约275亿元。也就是说,当天动工的项目,翠亨新区占了大头。

在2020年最后一个月的开端,我们看到了一个干劲满满的中山。

中山

数目不大,来头却不小。

签约项目,包括北塔超高层综合体、中电建路桥集团南方总部、榄菊大湾区博物馆、瑞辉科技园、中山讯美科技广场和天弓视频压缩数字产业园项目;动工项目,包括总投资额超25亿元的康方湾区科技园和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

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项目

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项目

先看看签约项目代表:

北塔超高层综合体,总投资150亿元,主体建筑北塔设计高度460米,是翠亨新区目前最高的大型商业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目标是形成总部办公集聚;

雅居乐北塔项目

雅居乐北塔项目

中电建路桥集团南方总部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预计5年内累计产值将达到170亿元;

榄菊大湾区博物馆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大湾区城市文化地标;

榄菊大湾区博物馆

榄菊大湾区博物馆

瑞辉科技园,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将打造中国智能化穿戴设备的标杆研发制造基地;

中山讯美科技广场,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拟打造成为连接深中、毗邻港澳的中山总部基地;

天弓视频压缩数字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将设国家级图侦图像实验室、智能视觉和大数据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一系列高质量科研基地。

再看动工项目代表:

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由国家评估中心、广东省科技厅、中山市政府联合共建,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将建成为国家重大仪器专项成果转化的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加速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根据规划,该项目拟引进高端仪器装备项目不低于30家,培育2-3家上市公司,将成为全国首个具有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上述项目,可以说代表了翠亨新区未来发展的几个维度:重大创新、孵化及成果转化平台,城市新地标,高端文旅,高科技含量产业园。

这样的翠亨新区,我们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专业镇打法的新区:偏爱总部经济,注重高端服务业态,热衷打造“城市封面”——在环珠江口城市带,它的对话对象,是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东莞滨海湾新区、佛山三龙湾;它的目标,是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登陆之后,目之所及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熟悉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中山重振虎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以贯之的逻辑:坚定不移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翠亨新区是中山“三核”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要载体。

中山

相信不少人今年都有这样的感受:翠亨新区,“热”起来了。

比如,项目建设“热”起来了。

11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家电芯片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半导体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翠亨新区举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半导体研究院是什么来头?该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市中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聚焦家电芯片研发及应用落地。值得关注的是,该研究院合作者之一中晶智能,是创建于1996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拥有一支掌握核心技术的芯片设计团队,在家用电器芯片和消费型电子控制器和微处理器、无线通信芯片研发服务、智能电器芯片云控制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并掌握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测试、芯片封装等各项芯片核心工艺技术,拥有近百项技术专利。

11月26日,经过长达7个月的谈判和2个月的筹备,广东西湾裕新国际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西湾裕新),在翠亨新区正式成立。以中山翠亨新区临海科技金融新城二期项目为起点,西湾裕新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产业标杆、珠江西岸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前沿产业发展的百亿级园区。底气何在?裕新国际总部位于新加坡,核心成员曾在新加坡贸工部下属的裕廊集团和苏州工业园区担任要职,在新加坡及中国的园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执行等方面,都有不少大手笔。基于新加坡的国际招商引资平台,西湾裕新有望给翠亨新区提供一站式城市综合开发方案。

10月30日,位于翠亨新区的冠科生物技术(中山)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是全球性药物发现和开发公司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山分公司,也是冠科生物在中国继北京、太仓、苏州及台湾分公司之后的第五个分公司。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公司,冠科生物提供肿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体内及体外药效测试、药物筛选、药物代谢分析及转化医学领域等研究,在美国、英国、荷兰和中国均有运营实体。

——从高精尖产业到教育配套、娱乐休闲、城市地标,一个个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建设的重大项目密集推动,这是对珠江口、伶仃洋区域版图的一次改写。

又如,外界的眼光“热”起来了。

谈到为何选择落户中山翠亨新区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信息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半导体研究院院长苏秉华认为,翠亨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在这里设立研究院,可以把一些优势的成果运用到大湾区家电产业发展中去。

在深业集团副总裁董方看来,中山市、翠亨新区的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城市规划,是湾区未来科技城落户中山翠亨新区的主因。深业集团的目标,就是将湾区未来科技城打造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园区,成为中山市高新产业培育集聚的标杆式园区,成为中、深两地合作的示范园区。

未来科技城

未来科技城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汤明认为,中山是国内经济秩序、投资环境、政府契约精神最好的地区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山”,正在成长,这也为央企助力中山、实现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从交通优势,到区位优势再到环境优势,中山正在定义新的“双创”热土,翠亨新区也在重塑新的发展机遇。

中山

决定性的跨越,只有站得够高,才能赋予意义;漫长的蝶变过程,只有贴得够近,方能给予力量。

站在岁尾回望2020年,中山这一年实为不易。

在重振虎威元年遭遇疫情大考,无疑加重了中山主动调结构、去泡沫的步伐。

但决心未改,勇气未减,步子未缓。

回望今年3月5日,中山“奋战2020”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就如何“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再次发出“作战令”。

庚子之春,惊蛰之日,中山再一次吹响重振虎威的冲锋号。这是继去年11月中山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今年1月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之后,在随后四个多月时间里发出的第三次重振虎威冲锋号角。

几个月过去,中山重振虎威之路尽管走得不轻松,但也卡住了关头,守住了阵线,还开拓了版图。根据统计局公布数据,1-10月,中山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3%,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结构看,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完成496.11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1%,工业投资增长55.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3.3%,制造业投资增长65.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7%。

——由此可见,强基建、促投资、振工业,中山开局稳住了脚跟。

巧合的是,中山今年举行的两次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一个发生在年头——“3·28”经贸交流会开幕式前,在岐江新城举办一次重点项目集体动工仪式;一个发生在年尾——12月2日,在翠亨新区举行重点项目动工仪式。

偶然之下有必然。

翠亨新区和岐江新城,中山两大城市新中心,其建设版图,近年来都经过了修改和调整。如果把两大城市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放在中山过去4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翠亨新区和岐江新城最新的规划调整,提出了一个有别于过于40年的城市发展概念,就是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概念。

在这之前,一直以镇域经济为主的中山,城市配套跟着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布局,是一种点状的分布,相对比较散。这两个新城,实际上提出了中山新时期的一种“强心”战略:把中心城区的带动力、吸引力做出来。

怎么做?中山的策略,就是在“双区”建设背景下,对两个新城的城市功能规划进行了提升。如果在城市新中心、新封面的目标下来布局产业,我们会发现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的业态对城市配套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高端服务业的布局,是相对偏重的。

中山市委第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瞄准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谋划布局七个重大平台,总规划面积超过470平方公里(70.5万亩),目标就是做好“东创、西强、南育、北拓、中优”大文章,夯实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优化提升西部优势产业升级带,全面对接深圳“西协”战略。全会提出,要集中优势资源连片打造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3个核心平台,总规划面积超过270平方公里(41万亩),构建深中产业拓展走廊核心区,全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中山三大平台的布局,从某种意义上是在反思城市发展模式基础上的一次转变,要对接深圳、要提升配套,在城市功能的服务性方面开始下重本、下功夫。

12月1日,中山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请来了六位重量级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原副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委员陈宣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岳经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左晓斯。他们来到中山的目的,就是为中山“十四五”规划编制把脉开方,建言中山高质量发展。

从直面问题的勇气,到回望历史的智慧,再到寻找机遇的奋进,中山这座工业城市,以一个清醒的反思者、积极的奋斗者、勇敢的追梦人形象,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

“没有退路,就必有出路!”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布局,就是明天的空间格局;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发展质量;今天的投资速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

既然吹响了“重振虎威”的号角,勇士和战士就不会怯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编辑 卢子衡
校对 冯志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