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浈江:创新党建载体,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创建

南方+ 记者

去年以来,韶关市浈江区直机关工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握机关党建规律特点,创新党建载体,以开展“融合党建·一支部一品牌”创建为抓手,以品牌化驱动、标准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建设。

强化政治统领 提高政治站位

浈江区直机关工委坚持把政治建设融入机关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当中,以争当“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作为行动标尺,着力提高机关党员政治站位。首先,政治上对标对表,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生日”活动101场,以入党故事、铿锵誓言、诚挚寄语作为潜移默化的“情境党课”。

浈江区卫生健康局东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

同时,从思想上对标提升。组织机关党组织书记轮训166人次,开展党务工作者、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转正一年内的党员集中培训。组建36个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覆盖青年党员300多名,着力提升青年党员政治能力。

在行动上也对标落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和创建模范机关的“磨刀石”。组织42名区直机关党组织书记到社区任“第一书记”,约300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开展入户排查,设立“党员先锋岗”223个,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全力筑牢社区疫情联防联控防线。

把握规律特点 夯实基层基础

浈江区直机关工委抓实“小支部”推进“大工程”。推进机关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机关党建工作根基。一是抓实基层规范化建设。指导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落实《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选配25名区直机关“一把手”担任党支部书记,夯实党建与业务融合推进的组织基础。撤销或合并不符合规定的党支部34个,规范设立基层党组织52个。

同时,抓实基层组织力提升。制定《党的组织生活标准化建设规范》,落实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加强“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发挥支部管到人头的特点,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和带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在机关工作创新创优方面,以“融合党建”品牌建设激发党员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的热情,推动各部门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机关效能。在全市机关工作创新创优竞赛活动中,连续两年成为获奖项目最多的单位之一。

强化纪律作风 优化政治生态

着眼于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浈江区直机关工委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各单位领导带头参加“双周讲坛”学习,切实转变学风;举办“双周讲坛公开课”活动39次,着力提升业务能力,破解“本领恐慌”难题;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撰写调研报告52份,正逐步转化为促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

浈江区直机关工委举办“双周讲坛公开课活动现场。

创新开展党风政风评议。完善作风建设监督机制,每月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充分发挥群众“好差评”机制、12345政府服务和网络问政平台作用,实行开放式网上评议,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推动纪律作风问题整改落实。聚焦社会评议、主题教育发现问题和巡察督查反馈的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74份,制定整改措施90项,明确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以严实的作风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清风正气。

创新党建载体 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浈江区直机关工委以“融合党建”品牌建设为载体,把“无处不在”的模范机关建设变得“实实在在”。从完善党建主体责任机制切入,按照“书记抓、抓书记”要求,制定《“三级书记”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党组(党委)、机关党委(总支)、党支部在模范机关建设中的责任。42个区直机关党组织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以“融合党建”品牌打造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推动工作高质量落实。

结合每季度开展的年度工作清单化评价机制,建立联述联评联考工作机制,加强党建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开展机关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形成“融合党建”责任落实的闭环效应。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工作统筹,推动区直机关工委“统一领导”和各部门党组(党委)“具体领导”力量融合,以“融合党建”的“集团作战”模式破解“单兵作战”模式下人才、资金、技术难题,形成更加高效的机关治理机制。

【见习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陈友才 卢小陶

编辑 张巧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