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见的第一反应就是
抗拒、恐惧
艾滋病真的那么可怕吗?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在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
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关于艾滋病的那些事”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11月24-30日是我国的性病防治宣传周。今年活动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为什么大众会“谈艾色变”?
一、早期,艾滋病的治疗效果不好,病死率高。艾滋病1981发现直到1996年仍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病死率持续增加。
二、老百姓对艾滋病不了解,认为感染这个病毒就是有问题的人群,容易给感染者贴上标签。
艾滋病真的那么可怕吗?
艾滋病1981年发现,短短30多年时间,从发现病因到研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取得了巨大的医学进展,目前艾滋病作为一个慢性传染性疾病管理。
而其传播途径非常有限,必须通过密切接触才会传播。除了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以外的普通接触是不会传播的。
研究科学过程
药物治疗方面
从1985年开始到1996年之间,艾滋病的治疗药物研究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道路。
1987年科学家发现齐多夫定AZT对艾滋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1992年二联治疗出现。
1996年研究出三种药物的联合——鸡尾酒疗法,经过鸡尾酒疗法的众多感染者,到现在还在健康的长期存活。
2003年中国实行“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治疗,病死率不断降低。
如今,国内外都研究出多种抗艾药物,效果良好,功能性治愈研究课题也在多国开展中,实现零歧视、零死亡有望实现。
检测指标方面
治疗和检测是相辅相成的。早期,主要检测CD4来评估免疫系统情况;开始抗病毒治疗后,再同时进行HIV核酸检测,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知艾防艾
1.了解艾滋病临床症状
在急性感染期,少部分人会表现出类似普通病毒性感染的症状,而大部分人没有明显症状。然后进入无症状期。最后当CD4细胞出现比较低的一个时期,会出现机会性感染,比如肺炎、结核等,就进入发病期,因此提倡“发现即治疗”。
佛山市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
(点击查看大图)
2.如何避免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只有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才会感染,懂了艾滋病传播途径后,要尽量避免被感染。
3.如何知道是否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只能通过检测确诊,不要等到出现症状才去检测,而是有和艾滋相关的高危行为,就有必要去检测。很多人不了解艾滋病目前可以达到这么好的治疗效果,一直认为是不治之症,害怕丢人又不敢检测,其实是错误的。检测机构会绝对保密,不经本人同意,不会告诉本人以外的任何人。
佛山市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机构
(点击查看大图)
4.正常人有以下情况有必要去检测
不清楚伴侣HIV感染的情况下,与其发生过高危行为。
曾被诊断过患有性病。
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
5.相信科学检测,不要相信症状
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或核酸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用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的确有小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出现急性症状的条件是感染了大量的艾滋病毒,而这种病例实际上非常少,而且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和平时可能得的病没什么两样。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
6.怎样预防艾滋病、性病?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
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损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转自:佛山疾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