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我院临床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吴先林博士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影响因子15.84)发表了文章" Biomimetic Anti-PD-1 Peptide-Loaded 2D FePSe3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Photothermal and Enhanced Immune Therapy with Multimodal MR/PA/Thermal Imaging "。该文章系吴先林博士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研究成果,成果发现了一种基于FePSe3的新型仿生纳米药物平台,该药物平台具有广泛的抗肿瘤应用前景。
结肠癌是恶性肿瘤相关性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开发一种具有明确的抗肿瘤活性、靶向和低毒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手术是结肠癌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很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需要配合化疗和免疫治疗。以PD-1等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何使PD-1抑制剂更加有效和低毒地用于临床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吴先林博士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团队,采用新型纳米材料FePSe3加载了抗PD-1多肽(APP),并采用细胞膜(CCM)进行修饰,合成了新型仿生纳米药物平台APP@FePSe3@CCM。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发现,给药后,该纳米颗粒能有效靶向聚集在小鼠的肿瘤灶,显示了药物能够成功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直接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抗肿瘤作用。
采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该药物除了具有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还能够明显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表现为激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延长小鼠的生存期。而纳米药物经近红外光(NIR)照射后,其抗肿瘤效应能在光热效应(PTT)下被进一步增强,体现了药物平台和PTT触发的免疫反应多模态成像和协同治疗作用。由此推测,APP@FePSe3@CCM仿生纳米药物平台可能具有抗肿瘤应用的前景。
作者简介:吴先林,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胆胰腺肿瘤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共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获2014和2015年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仲景临床医学科研奖。
通讯员:李克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