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海峡导报社公号“海峡导报大漳州”发布多个县区人事任免消息,其中,现年28岁的北京大学博士郭孟超,2020年9月任漳州市诏安县科技副县长(挂职)。根据福建“海纳百川”人才网福建省引进生频道的公示消息,郭孟超是福建省2019届的引进生。
近年来各地抢才猛招迭出,采取招录引进生、选调生的方式吸收名校高学历人才。宁夏、江西等内地省份展开定向招录党政储备人才,提出工作期满一定时间、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提副处。更有一些地区直接给出“博士毕业即副处”的待遇。
这些高学历人才起点提高,逐步走向重要岗位。
博士毕业即副处
根据“海峡导报大漳州”公号的信息:郭孟超,男,回族,福建福安人,199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20年8月于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2020年9月任诏安县科技副县长(挂职)。
同为校友的蒋仁正也在博士毕业后走上副处岗位。
蒋仁正出生于1990年10月,是福建省2016届引进生。蒋仁正2007年入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2011年-2016年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直博生。2016年,蒋仁正来到福建,任福州市罗源县副县长(副处级)。2019年10月,升任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事处处长(试用期一年)。
上述两位都是福建的引进生。
福建的引进生计划起步于2012年。根据福建“海纳百川”人才网福建省引进生专区介绍,引进生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选拔。“引进生工作的实施,为福建省储备了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为福建省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短短数年,已经有一批引进生在福建成长成材,走上了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和省市机关重要岗位。”
几年前,陕西通过选调招录,有博士毕业生挂职副处级岗位。
2017年,1990年出生的北京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博士生倪志茂,通过选调成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挂职副区长。
据榆林市榆阳区政府官网显示,倪志茂,男,汉族,1990年5月生,陕西定边人,200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榆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根据陕西2017年度面向北京大学选调优秀毕业生公告,博士研究生可按照用人单位需求和本人所学专业选派到省、市、县党政机关工作。到市县工作的,先挂任县(市、区)副职或市级部门副职,2年后经考核优秀且愿意留任的,任副处级职务。
同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经济学专业博士毕业生,1990年12月出生的陕西延安人郑睿臻,作为定向选调生,被分配至西安市周至县挂任副县长。
目前周至县官网显示,郑睿臻负责文化、旅游、体育等工作。分管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协助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李宇轩同志做好电子商务工作,协助副县长周训良同志做好农业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接工作。
多地引才提出有条件“提处”
今年杭州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录用名单在网上火了。在这份名单中,报考者都是清一色的“清北”硕士博士,而报考岗位则出现了多个“街道办”单位。
实际上早在几年之前,杭州的各个区已经在内部展开抢才大赛。
2018年,杭州市下城区委组织部发布公告,要引进全日制硕士、博士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招引党政储备人才20名,博士研究生定向考录为相当于正科级领导职务,转为事业编制后,博士工作满3年,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可择优提拔为党政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同时博士留杭可以获得100万元安家补助。
同年,杭州萧山区委组织部面向部分国内外高校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博士研究生享受单位正科级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单位副科级待遇。博士工作满3年,硕士工作满5年,工作表现优异的,可提拔为党政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
江西赣州2018年引进20名博士党政储备人才。根据《2018年赣州市选聘党政储备人才(博士研究生)公告》,为储备一批高学历的专业型党政后备人才,经研究,赣州市决定面向海内外选聘20名优秀博士毕业生。这20名博士选聘人员报到后,将被安排到基层挂职锻炼2年(含试用期),其中第1年挂乡镇副职,第2年挂县直部门副职。工作四年后,可提任副处级职务。
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公告招录定向选调生,统一招录的选调生身份为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宁夏规定,在乡镇、街道工作满两年、德才表现突出和工作需要的,在市、县区干部职数范围内可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破格提拔使用,博士研究生安排副县(处)级职务,硕士研究生安排正科级职务。对留在县区工作的定向选调生,可纳入当地后备干部管理。符合条件的定向选调生最高可获得7万元安家费。
“快车道”仍是起点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于用人。面对激烈的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和人才资源竞争,许多地方把干部选拔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高学历人群,《南方》杂志记者发现,近年来各地抢才猛招迭出,采取招录引进生、选调生的方式吸收名校高学历人才,各类新闻并不鲜见。
从各地实践看,各地抢才留才,吸收一大批高学历人才到党政队伍中来,到基层参与服务。这样的选人用人思路有助于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让高水平人才学以致用、为民服务。
当然,学历与能力、文凭与水平,既有对应关系,又不是那种“水涨船高”式的绝对的对应关系。针对一些地方对部分重点人才给予“博士毕业即副处”待遇现象,也有评论指出:对这些储备干部的考核与任用,也应该牢牢把握好“实干”的核心,鼓励和培养他们在岗位上做出实绩。
事实上,古往今来各种人才大都是从基层起步,在艰苦环境的锻炼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的。从目前来看,各地吸收名校高学历人才并给予高层级岗位的举措,是抢才的一种手段,也是让高水平人才学以致用、为民服务的一种路径。但“快车道”仍是起点,对于这些刚出校门就肩负重任的人才来说,未来依然要靠实干回馈组织信任,回报人民期待。
“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针对选择年轻干部的各类型创新实践,有评论对此也提出了期待:干部选拔,不管是从高学历人才中引进和选调,还是在基层进行锻炼和培养,归根到底都要提倡“实干”,提倡在实践中成才,靠实绩上位。
【记者】杨洋
【本文责编】李焱鑫
【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责任编辑】莫群 李卓华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王宏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