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佛山作为四大名镇之首,其社会经济面貌是怎样的?佛山流传下来的好家风家训闪耀着哪些智慧之光?作为岭南中成药之乡的佛山,李氏骨伤流派的起源与传承是怎样的脉络?这些都可以在《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五辑)中找到答案。12月1日,《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五辑)及《丛书》中英文版(第一辑)举行首发式。丛书编委会向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30多家市直及文化单位赠送书籍。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五辑)。南方日报记者 阎锋 摄
佛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政华在致辞中表示,编撰出版《佛山历史文化丛书》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做好,在编撰出版工作中进一步自觉契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进一步紧密围绕佛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谋篇布局,古为今用,为佛山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让文化特质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让优秀的文化基因成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为当前佛山发展提供启发和思考,为佛山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动力。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五辑)共计10种书目,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农业志》(修订:黄国扬、郑海峰)、《明代佛山社会经济》(作者:罗一星)、《清代佛山社会经济》(作者:罗一星)、《佛山历代状元进士谱》(作者:梁燕)、《明清佛山家风家训研究》(作者:黄庆林)、《庞嵩评传》(作者:戢斗勇)、《李氏骨伤流派与李广海》(作者:陈凯佳)、《佛山古镇老街巷》(作者:汤浩宁、熊九成)、《佛山铜凿剪纸》(作者:关宏)、《佛山惠门四子与岭南文化》(作者:荀铁军)。第五辑从农业、社会经济、状元文化、家族文化、中医药文化、工艺美术等领域深入挖掘佛山优秀历史文化,全面、系统解读佛山优秀历史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在《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五辑出版之际,《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中英文版(第一辑)《中国佛山功夫文化》《中国佛山龙舟文化》正式首发。《丛书》中英文版是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的衍生出版物,在《佛山历史文化丛书》已出版书目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资源,编辑出版适合国际传播并能代表佛山文化的中英文双语读本。
其背后,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的重要力量。《佛山历史文化丛书》自2016年启动编撰工作以来已连续出版5辑50种。五年来,《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撰出版了50多种图书,深入反映佛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总体风貌,多角度、多层面地介绍佛山优秀历史文化的底蕴和创造力;《丛书》入藏中国历史研究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方志办、深圳图书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社科机构、公共图书馆、高校,产生积极影响;2020年还策划出版了中英文双语读本,在今年第27届北京国际书展和第72届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得到国内外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也是佛山第一次正式参加国际书展。
这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扩大佛山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佛山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品质、吸引优秀人才,树立佛山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品牌,增强佛山城市的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阎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