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去哪儿?汕尾7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大盘点

汕尾教育
+ 订阅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教育活动与旅游体验合二为一的新兴游学形式,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及青睐。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各地丰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汕尾市是一座“湖中有山,山中有城,城中有湖”的山海相拥城市,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的12个地区之一,作为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研学资源,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周恩来渡海纪念处等红色文化旅游点吸粉无数。目前,汕尾各地均开设了研学基地,各有亮点,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汕尾 红海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红海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坐落在汕尾市红海湾浪街道东尾村,东尾村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村庄。东尾村依托“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红色基地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于2019年东尾村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称号,下一步准备申请国家3A级景区。

该村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利用土地流转,种植近200亩水稻和引进近40亩“太空莲”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及婚纱摄影基地。

红海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已完成主体结构的建造,展厅布展已初步完成。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广场,将被打造为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瞻仰史迹、缅怀先烈、现场教学等互动体验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目前,红海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处于设备升级中,预计春节前后将会对公众开放。

陆河 广东省北中综合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不同于传统红色景区单一无趣的走马观花式游览,广东省北中综合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的是集游乐、研学、体验、实践于一体的沉浸式景区,意在为游客带来全新的红色旅游体验。

斗笠、蓑衣、鱼篓……北溪地下交通站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解放战争时期海陆丰人民自卫队东北大队传送情报和信件时使用的各式工具。“为了把信件安全送达目的地,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把信藏在斗笠里,穿着蓑衣假装放牛,或背着鱼篓假装摸鱼,巧妙地骗过敌人。”在红色文化讲解员陈佳莉的解说下,游客们驻足在历史文物和文史图片前,沉浸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

纪念馆前方的溪流河畔,一群身穿红军军服的学生重走仿真迷你版的长征路,爬山坡、过草地、越战壕、过浮桥,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另一边,VR游戏体验馆、彩虹滑梯、弹跳蹦床、高空索道等游玩项目一应俱全。

此外,景区还引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河油茶和河口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帕子粄,打造非遗体验馆,让游客现场体验油茶和帕子粄制作技艺。

到了夜晚,红歌比赛、广场舞大赛、粤菜师傅大擂台、足球篮球联谊赛等活动,不但让北中村的旅游夜经济持续升温,也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北中村的红色旅游还将持续升级。前不久,北中村还引进了一家教育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研学营地,研学内容包括红色革命历史、古驿道文化、客家美食制作和沉香知识科普,进一步增加景区客流量,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康。

海丰 天子山农业公园

海丰天子山农业公园包含古农耕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餐饮住宿接待中心,有机水果观光采摘区、畜禽与水产养殖区、花卉苗木观赏区。2019年被海丰县教育局评为海丰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被汕尾市教育局评为汕尾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该园景点在建设时,秉承了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的宗旨。农耕博物馆收藏历代农耕工具,公园每间草屋、草堂都是引用中华五千年的文人墨客来定名,既是民宿又是景点,如杜甫草堂是两房一厅民宿,桃花源、蒲松龄纪念馆则是不同类型屋舍别苑民宿,令人心旷神怡湖边木屋民宿群是游客的最爱。

公园以环境、人文为核心,展现了农业公园的儒雅浪漫与仆实乡村风情,园内竹林、湖水、果园、民宿与陶作坊浑然一体,将农耕村落情怀镶嵌于浓厚的文化内涵之中,让人在不经意间体验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

通过入园亲身体验、学习互动的农耕系列亲子活动,教育年轻一代,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一代代先贤们的辛勤劳动付出得来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启示后人珍惜环境、珍惜生活。

海丰 德成小镇

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教育园区(莲花路)的德成小镇是新一代的儿童社会角色主题乐园,以“打造粤东地区青少年成长体验品牌基地”为追求。通过主题体验,培养志趣,发掘孩子动手能力、协调统筹、团队合作和战胜挫折等四大关键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在德成小镇,以大约 2/3 的比例打造出的城镇复制品,马路有各式车辆穿梭如流;电视台及剧场里有孩子们的表演秀,广场上有化妆巡游、消防员忙着灭火,街道上充斥着各行各业认真在外工作的小市民,如快递员等 ;街道两侧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商店招牌,小市民们在里面努力工作;在繁忙热闹的小镇里,上演着与现实世界同样的一幕幕生活情景剧,即使是陪同前来的大人们也会感到非常的新奇有趣 。

孩子是这座小镇的主人,他们在德成小镇做医生、消防员、押运员、警察、飞行员、蛋糕师,还有建筑工地,建造房子、发现古兵马俑,或者其他寓教于乐的探险活动。大人们的世界里有的,德成小镇也有。孩子们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打工、赚钱、消费,这些“工作”从头到尾都是在学习生活的常识、工作和金钱的价值,从而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德成小镇是独一无二的,它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这里他们学习经济的基本原则,建立自尊心,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学习团队协作,凭借这里的经验,成功走向未来!

海丰 莲花山生态谷

“莲花山生态谷”位于海丰莲花山脉海城段,占地4000余亩,是汕尾地区重要的农业旅游龙头企业。经过4年全身心地投入建设,“莲花山生态谷”早已翘楚广东而名扬南粤大地,并被国家文博会评为“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2017年,还被广东省农业厅定为“广东省2017年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地”。

莲花山脉海城段一隅,植被不仅保持原始,而且还极富多样化,处处树木成荫、鸟语花香,山下更是溪水淙淙,更有流芳的稻香与果香。经过前期全面建设及中期升级改造,“莲花山生态谷”依托原有良好的生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与生态旅游项目,与此同时,还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理念,为“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经济”而努力前行着,在种养与生态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养生养老与休闲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大庄园而不遗余力。

在“莲花山生态谷”里,不仅种植有台湾嘉宝果、罗汉松、小叶榄仁、将军树、巴西红果、白茶、高山雾茶、神秘果等特色果品,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发有山地车运动、射击、骑马等深受游客喜爱的项目,未来还会开发温泉、漂流、采茶、野外拓展等适合大众休闲娱乐的项目,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

海丰 彭湃故居

彭湃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驱者和苏维埃政权创始人,其“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至今仍广为颂扬。彭湃出身于海丰县的大户人家,其故居坐落于海丰县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属清末建筑,古朴雅致,内部保存着大量彭湃生平文物,供游人瞻仰。

故居主楼为双层结构,进深约11米,前廊为仿西式建筑,采用花砖楼板和风火式山墙,总建面积约266平方米。1925年6月,军阀陈炯明残部攻陷海丰城,彭湃故居遭到焚毁,至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才使故居得以维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按故居原貌进行重建,终于使彭湃故居能够以新的面貌对外开放。

彭湃故居不仅仅是澎湃同志成长的地方,更是海陆丰革命老区历史岁月见证者。彭家故居面临龙津河,原始建于清末。主楼有双层,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甚是气派。著名的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位于故居东侧。

海丰 红宫红场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位于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海丰县城中心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彭湃同志主要的革命活动场所。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始建于洪武十二年(1379),坐北朝南,现保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

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此后,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同志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二个大字,两边浮塑“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

近年来,海丰县启动红宫红场及周边环境提质升级工程,同时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街”改造工程,让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与周边的红色主题街区,红色主题街景融为一体,把红宫红场打造成一处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来源】各研学基地

【编辑】颜雪妮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