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丨“龙的传人”中堂镇龙舟非遗进校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水乡中堂
+ 订阅

  中堂镇是中国龙舟之乡,无论是龙舟景还是龙舟制作技艺,都远近闻名,龙舟文化也多次登上央视媒体。我镇为了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全面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有机会融入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强化学生非遗实践能力,培育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奠定全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实现非遗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继承与发展。

  11月23日-27日,“龙的传人”中堂镇龙舟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堂中心小学、中堂第二小学和中堂第三小学。活动设有龙舟制作民俗文化课、传承人口述故事课、龙头彩绘DIY课以及龙舟拼图课,让学生亲身感受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活动中,中堂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中堂镇源远流长的龙舟历史、与龙舟有关的民俗故事,还有不少关于龙舟节的美食文化。活动最后还播放了龙舟制作3分钟视频,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感受龙舟制作技艺的神奇之处,感受龙舟非遗技艺的珍贵。

  省级非遗传承人冯沛朝还带来了自己制作的龙舟模型,用地道的中堂话亲身口述龙舟制作技艺,给孩子讲述中堂龙舟制作的故事、龙舟制作的大概过程、中堂传统龙舟的特色和演变过程。

  在中心小学和第三小学的活动现场中,冯师傅亲自指导学生进行龙舟DIY彩绘,学生对龙头白模进行创意彩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为龙头赋予更多的魅力。

  中心小学

  第三小学

  在第二小学活动现场中,中堂青年龙舟传承人霍师傅教孩子们画龙头,拼龙舟。在霍师傅的耐心指导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便呈现出来。通过画龙头,拼龙舟,让现场的孩子了解了中堂龙舟的民俗,使孩子也喜欢上龙舟。

  第二小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非遗进校园,让学校成为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场所,此次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了开阔的视野,更能使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后继有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非凡的价值。这样别开一面的“龙的传人”龙舟进校园系列活动,增进了学生对龙舟文化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了解家乡、走进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怀。

  来源|中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