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盲区知多少 交警为你来揭晓​

汕头政法
+ 订阅

内容提要

preview

现如今,马路上的大货车、集装箱车等大型车辆越来越多,看到这些车,不少人都避而远之。因为大型车辆在拐弯时,驾驶员存在视觉盲区,会出现“死亡弯月”等危险区域,稍有不慎,大货就会变成“大祸”。为此,交警人员特地通过实验,让大家直观了解大货车行驶的危险区域,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为更好开展实验,交警人员选择到国际集装箱码头进行演示。

大家好,大货车的视觉盲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它是由于货车的高度,导致驾驶员在驾驶室内通过观后镜看不到的危险区域。

——交警龙湖二中队民警  谢楠楠

实验中,民警调来一辆长约16米,高约4.3米的重型集装箱车,让记者坐上货车驾驶室体验。记者发现,坐在上面,车头部分几乎有1.5米是盲区。

我们的车辆是一辆重型的集装箱大货车,这个驾驶室离地面的高度大概是3.2米,现在在驾驶室的周边,都摆放了几个“雪糕筒”,但是我们在驾驶室的位置,通过后视镜是看不到任何一个“雪糕筒”的。

——交警龙湖二中队民警  谢楠楠

民警说,通常大家会以为,大型车辆驾驶位较高,视野开阔,视角不会受到限制,事实上,大型车辆的车头、驾驶室周边,以及车后方均存在视觉盲区,而且距离车辆越近,司机往往越看不到。

很多的“雪糕筒”都分布在大货车的前方位置,但是我们一点都看不到。对,这些位置在我们大货车的驾驶室,通过后视镜所暴露出来的视觉盲区,如果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太过靠近大货车驾驶室的周边区域,大货车司机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是根本察觉不到的。

——记者  小强VS交警龙湖二中队民警  谢楠楠

大货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前轮、后轮的转弯半径不同,也会形成一个半月型的危险区域,这个危险区也往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记者  小强

2016年1月8日,金平区的两名高中生,骑自行车在潮汕金凤路口右转弯时,被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绊倒,导致一死一伤。据民警介绍,这场惨剧的发生,与大货车的“内轮差”有关。大货车转弯时,前轮的转弯半径比后轮大,两者之间形成一块半圆形的区间,被称为“内轮差”,而车身越长,转弯幅度越大,“内轮差”会越大。

就此,交警与大货车司机也做了实验。大货车右转,前轮并没碰到“雪糕筒”,但随着拐弯角度加大,大货车与“雪糕筒”的距离逐渐缩小,最终,“雪糕筒”被后轮直接碾压。

大货车是由两个箱体组成的,车头转过来后,后轮转弯的时候会产生“半月型”的危险区域。

——大货车司机  王师傅

试想,如果在内轮差区域内的不是“雪糕筒”,而是人员或车辆,后果将不堪设想。有数据显示,在大型车辆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中,“内轮差”盲区引发的事故占70%以上,死亡率达90%以上。

有些行人、电动车,他们停在了大货车的左、右侧,靠得很近,我们很难发现,自己也不知道。

——大货车司机  胡师傅

小车起步的时候,不注意就从大货车前面拐,很危险的。

——大货车司机  范师傅

平时开车的时候,我们在转弯各方面都比较小心,注意安全,开得比较慢,但还是防不胜防。

——大货车司机  王师傅

民警就建议,在中重型大货车右转弯时,尽量保持2.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由于中重型的车型不同,大货车所产生的弯月危险区域的大小也有所不同,因为大货车的车身,各方面都比较重,相对于行人,特别是非机动车,因为重量轻,所以刮碰到的时候,货车司机不一定能感觉得到,所以当继续行驶的时候,很容易会被卷入车底,酿成很严重的交通事故。

——交警龙湖二中队民警  谢楠楠

而日常生活中,不少骑行人在等红绿灯时经常越过停车线,这也极易被大型车辆因“内轮差”而卷入车轮,进而导致发生车祸。交警人员就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要提高防范意识,不抢先超越正在转弯的大货车。

当我们与大货车同向行驶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减慢速度,让大货车先行通过,不要长时间地与大货车并行,这样非常容易因为盲区、转弯产生的危险区域,或者刮蹭到,往往会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大家要特别注意。

——交警龙湖二中队民警  谢楠楠

视线君说:

珍爱生命,远离大车。每一名交通参与者,都应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大货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尤其是在路口处,千万不要抢着超越正在转弯的大货车。而大货车驾驶员,更得充分注意行车意识,时刻警惕,多观察多留意,避让旁边的车辆和行人,确保行车安全。

来源:今日视线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