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真D|香港推出纪念李小龙诞辰80周年特别邮票

港真
+ 订阅

11月27日,香港邮政推出一套名为“李小龙——武艺传承”的特别邮票。此次邮票上有李小龙4部经典电影和其家喻户晓的“截拳道”意象。这一天是李小龙诞辰80周年的日子。

同样是为了纪念李小龙,香港手绘师设计了3辆“李小龙主题电车”, 车身绘有李小龙形象和李小龙故居等元素,穿梭在香港的闹市之间。

面对困境充满信心

李小龙本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父亲是李海泉,赫赫有名的四大粤剧名角之一。母亲何爱瑜是富商何甘棠的私生女,与 “赌王”何鸿燊同出一门。

9岁,在父亲的推荐下,李小龙主演电影《细路祥》,还得了个艺名“小李海泉”。

后来,李小龙不仅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还学习了少林拳、洪拳、螳螂拳以及西洋拳法,更是熟练长短棍和双截棍等武术器械。

1958年,李小龙被父母安排到美国读书。这个决定对李小龙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和许许多多漂泊到美国的年轻人一样,在这个充满歧视的白人世界里,李小龙要靠自己生存下去。

一直到1971年,李小龙才回到香港。但是生命短暂,1973年7月20日他不幸去世。

李小龙之所以成为传奇,是因为面对再难的困境,他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1969年初的一天,李小龙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我绝对可以达到的目标》:“我,Bruce Lee,会成为美国第一个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我能演出最刺激的功夫表演,表现一个演员所能有的最佳业绩,从1970年开始,我会赢得世界性的声誉,从那以后,一直到1980年底,我的财产会达到一千万美元之巨,我能随心所欲地生活,能得到内心的和谐与幸福。”

开创香港功夫电影新纪元

1971年,李小龙回港后,陆续担纲主角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影片,他开创了香港功夫电影的新纪元,更是让好莱坞首次涉足动作片。

《唐山大兄》上映不到一个月,便创下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李小龙开创了香港动作片的新时代。

他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影片突破五百万票房,罗马大剧院的对决,成了经典的死亡之战,也让对手查克·诺里斯名声大噪。影片中他用两副双截棍完成高难度的表演,令人眼花缭乱,赚足了观众的眼球。《龙争虎斗》为华纳创下两亿美元的票房,李小龙也因此成为国际巨星。

李小龙的电影以中国人不可欺侮的民族宣言、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发了华人世界的共鸣,更掀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功夫热”,改变了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孱弱”“落后”的陈旧形象。

有报道评论,自始至终,李小龙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肯定自己练的是中国功夫,而他电影中表现出的也都是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事实上,李小龙的其他几部影片也都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绝不低头。

截拳道充满了武术哲学

周星驰曾说:“李小龙不单是一个明星,或者只是一个武术家,他是一个完人。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不单是电影方面,是人生的哲理。”

李小龙多年来汲取各类竞技的精华,不断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武术风格:将西方剑术、拳击和咏春融为一体。

1967年11月,李小龙在当时世界武术权威杂志《黑带》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公布了自己创立的武学体系:截拳道。截拳道融合了多种竞技形式,没有固定的动作、站位、方法,但却是实战中最直接有效的。

截拳道的要义也刻在了他墓碑下方摊开的书本上——“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20世纪60年代,李小龙赴美读书期间在西雅图开办了自己第一所武馆,名字正是“振藩国术馆”。“振藩”寓意“唤醒和震撼外邦”。李小龙在信中谈到开办武馆的缘由,其中一条就是“希望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李小龙的电影中也阐述了部分截拳道的理念,即水的哲学:“刻板地记忆只会导致失败,保持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像水一样,水倒入杯中,水就成杯形,水倒入瓶中,水就成瓶形,水倒入壶中,水就成壶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似水而生吧,朋友。”

【记者】沈丛升

(整理自新华社、中国侨网等,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编辑 姚昱旸
校对 梁飞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