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新朋友,巴拿马城!广州国际“朋友圈”再扩大

粤洋记
+ 订阅

近日,广州市与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这是中国与巴拿马建交以来,建立的第一对友好城市关系。

至此,广州与38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与49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广州的友好关系城市总数达到87个。

第一批华人160多年前抵达巴拿马

巴拿马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蝴蝶之国”。16世纪初,哥伦布在巴拿马沿海登陆以后,发现这里到处是成群飞舞的彩色蝴蝶。于是,使用了当地的语言,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巴拿马”。

巴拿马以“黄金水道”巴拿马运河而著称。这条运河大西洋一侧的科隆自贸区是美洲最大自贸区,也是全球第二大自贸区。物流、金融、旅游和贸易是巴拿马经济支柱。近年来,巴拿马经济增长迅速,在整个拉美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巴拿马与中国相距虽远,但历史渊源深厚。早在1854年,为完成巴拿马铁路工程而苦苦找寻劳工的巴拿马铁路公司,搭乘当时“契约华工”大规模进入拉丁美洲的顺风车,从中国招募了第一批华人劳工,这些华工成为华人移民巴拿马的先行者。此后的160余年间,陆续有华人前往巴拿马谋生。

巴拿马唐人街位于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的老城。

巴拿马唐人街位于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的老城。

据统计,目前在巴华侨华人总数达28万,是拉美最大的华人侨社之一。2004年,在巴拿马运河的入海口,一座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的纪念碑拔地而起。同年,巴拿马政府宣布,每年3月30日为“全国华人日”。

2017年6月13日,中国与巴拿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年7月13日,中巴正式互设大使馆。建交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平稳起步并快速发展。

2019年5月22日,巴拿马驻广州总领事馆开馆。这是第65家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领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广西、贵州以及湖南。

广州花都有多个“巴拿马村”

中国在巴拿马经济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如今,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是巴拿马科隆自贸区最大商品供应国,中国有近万名船员持有巴拿马海员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拿马400万人口中,约有20万人祖籍广州花都。漫步巴拿马城一些街区,随处可见汉字招牌和华人面孔;走在路上,耳边还会不时传来几声粤语。

广州花都洛场村这尊雕像,展现了一位思归的海外华侨形象。

广州花都洛场村这尊雕像,展现了一位思归的海外华侨形象。

“花都人最早去巴拿马是开挖巴拿马运河和修铁路,创业史好辛苦!”广州市花都区侨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到达巴拿马最早的一批花都人是在160多年前,他们参与了巴拿马两洋铁路和运河的建设。在付出血汗赚到了第一桶金后,华人逐步在巴拿马站稳了脚跟,融入了当地社会。

广州花都下辖的花山镇儒林村、狮岭镇旗新村是远近闻名的“巴拿马村”。其中,儒林村的户籍人口约2800人,但旅居巴拿马的乡亲接近4000人,且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旗新村的户籍人口约1800人,但在巴拿马的旗新村后代有近3000人。

“随便找户人家问一问,都或多或少有亲戚在巴拿马,我的两个女儿高中毕业后也都去了巴拿马,在那边成了家。”儒林村村民廖运东说。

广州花都梯面镇,居民在油菜花田中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广州花都梯面镇,居民在油菜花田中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作为大多数巴拿马华人的家乡,广州始终与巴拿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2018年,为搭建中巴教育交流的友谊之桥,广州市花都区新庄小学和巴拿马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学校签订了缔结姊妹学校意向书,双方将加强交流和师生互访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两地始终守望相助。今年2月,旅居巴拿马华侨华人远隔重洋,寄回了一箱箱口罩和手套。之后,陆续有多批“家乡牌”口罩由广州花都发往巴拿马。9月,又有一批承载着广州人民对巴拿马人民手足情谊的抗疫物资,由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转交巴拿马城市政府,为一线医护人员和当地民众提供有力防护。

【记者】龚春辉

【图片】资料图

编辑 钟金秀
校对 居伟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