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发现沉默杀手!风险预测模型助力肝癌早筛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今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团队发现肝癌风险预测新模型,只需肝病患者提供年龄、性别、白蛋白、胆红素和血小板等5个指标,就能准确、简单预测发生肝癌的风险。

11月27日,在2020年精准医学大会上,侯金林牵头发起大型公益健康干预项目 “彩虹计划”,将在全国1000家医疗机构中对100万慢性肝病人群进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评分,助力肝癌早筛早诊。

11

病毒性肝炎是一项世界性的公共卫生挑战。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共同开展的一项国际研究发现,从1990年至2013年间,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增加了63%。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显著高于低收入国家。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提出到2030年,病毒性肝炎新感染病例数减少90%,相关死亡率减少65%。

我国是肝病大国,也是肝癌大国。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肝癌是中国第四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位居第二。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长期酗酒及代谢异常等因素所导致的慢性肝病患者是肝癌的高发群体。

侯金林说,在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下,中国肝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20%,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相反,早期/极早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

11

2008年起,侯金林团队将全球11个前瞻性队列17374名慢性肝病患者纳入其中,试图创建一个跨病因(乙肝、丙肝、非病毒性),跨人种(亚洲人、西方人)的预测评分模型(aMAP评分),希望找寻预测肝癌发生和加重的指标。

经过研究,团队发现,只需要利用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这5个常见的检验指标,就能判断患者肝癌发生的可能性。系统将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综合评分为0-100分,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如果测评出来是处于高风险组,患者五年内肝癌发生率为8%-20%,低风险组的发生率则不到1%。”

目前,广东省有1000万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诊断出来的感染者只有 12%,“如果不开展筛查,这些患者得不到治疗,就无法降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率。”侯金林说。

2015年初,侯金林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乙肝母婴零传播”理念。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对母婴传播的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性预防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母婴传播,最终实现乙肝母婴传播的完全阻断。他说,低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在下降,全国来看,5 岁以下儿童感染率是 0.32%,广东感染率稍高于全国水平,达 0.9%。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杨芳 林丹青

编辑 钟金秀
校对 黄买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