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岸堤念镇英!丘成桐院士为梅州蕉岭羊岃村镇英园揭牌

南方+ 记者

行走在蕉岭县文福镇羊岃自然村,错落有致的客家古建筑,让人置身于古朴沉静的人文古村。

一改过去的荒地,新建的镇英园让人眼前一亮,为羊岃村增添了几分“人文美”。11月27日下午,镇英园正式揭牌,公园建得好不好,从村民的言语中可窥一斑。

“以前都是荒地,现在摇身一变成镇英园,既能纪念丘镇英先生,又能改变乡村环境,一举两得!”“这几天茶余饭后,我们都来这里散步聊天,舒适!”“镇英园是我们羊岃村又一张新名片,人文福地名不虚传。”……

丘镇英是何许人也?丘镇英(1912年-1963年),蕉岭县文福镇羊岃村人。哲学教授,著名爱国教育家,国际数学泰斗丘成桐之父。193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丘镇英与钱穆、凌道扬、张发奎等学者深交,著书《西洋哲学史》留世,是内地在港知名教师。他曾先后执教于香江书院、崇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等校。

在抗战时期,丘镇英在蕉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抗战胜利后,就到了汕头任联合国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专员,兼第六工作队队长。适逢粤东及蕉岭灾民遭特大水灾,与分署刘健联系提出拨出巨款、大米等物资,救济了粤东灾民及兴修了水利,深得人民爱戴。

新建的镇英园位于羊岃村君坑河河堤,便是丘镇英筹资修建,该河堤年久失修,部分出现坍塌,早已失去其防洪排涝的功能,镇英园的修建旨在保留原河堤原貌的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以纪念丘镇英教授筹资筑堤、抢险救灾的事迹。

如今,堤坝已不完整,却依然坚固。

为纪念丘镇英对于家乡的救灾功绩,用生动事例激励教化后人,该镇将人文故事进行梳理,对君坑河部分坍塌的岸堤进行治理、提升,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集休闲、观赏、排涝功能于一体的镇英乡野公园,传承丘镇英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爱国情怀。

“镇英园旨在突出丘镇英的诗词文学和家国情怀,设计提取采用客家建筑的元素,平面布置上结合园林步移景异的空间特性,景观与展览相融合,将镇英先生的一生娓娓道来。”镇英园设计方广东高时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潘锐敏介绍道,镇英园整体保持乡野风格,最大程度保留河堤的生态绿化环境,以白墙灰瓦作为主要基调,并以“一堤、一廊、一台、一广场”的设计理念,做好勤朴敦睦的文化传承。

一堤即镇英纪念堤,保留河堤原貌和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对周边景观品质进行提升,在现状断堤上置镇英纪念堤牌匾,以纪念丘镇英 1945 年筹备筑堤和抗水救灾的情况。

一廊即镇英纪念廊,以白墙灰瓦作为主要基调,提取客家元素进行设计,以介绍丘镇英的生平、作品展览等为主。

一台即念亲台,结合现状河坝叠水的自然景观设置了一个亲水平台,亲水平台上将丘成桐院士《那些年,父亲教导我的日子》、《怀念母亲》两篇文章的精选及历史照片进行展示,反映了家风家训,也表明成桐院士念父母的恩亲如高山流水长。

一广场即哲学史广场,位于河堤步道的第一个节点,以哲学西洋哲学景墙为主景,展示丘镇英所著的《西洋哲学史》一书中的封面题词、内页摘选和重要思想内容,比如书中丘镇英教授关于宇宙论的图解说明等,体现其博古通今的学术思想。

小道蜿蜒曲折,草木郁郁葱葱,眼前的镇英园与周边白墙黛瓦的客家建筑风格民居、整洁别致的乡间小道,共同组成美丽的生态田园画卷。

当天下午,羊岃村举行了福寿堂、力田草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近年来,从景观打造、民居建设到庭院设计,羊岃村的各项建设都渗透着客家人文精髓。近年来,羊岃村结合村文化特色和底蕴进行乡村建设,在打造村口公园、福寿堂、力田草庐、耕读园的基础上,今年来,新建了镇英园、村史馆,不断发掘、提炼村文化特点,扩大名人效应,串珠成链传递着耕读传家的客韵人文精髓的乡村景观。

【全媒体记者】黄培强  汪思婷  陈志深 

【实习生】方舢

【摄影】何森垚 马炳华 程麒

【通讯员】祝银清 林剑湧 廖静宜 汪敬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