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看过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不少人都被星爷电影中的武术世界所吸引,幻想自己也能拥有十八般武艺,成为一代武状元。
武状元姚大宁的旗杆石。
但你又知不知道,在里水的大文教村,竟然也出了一个武状元,不仅如此,他还是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他就是我们今日要讲的主人公姚大宁啦!
人穷志不短,放牛娃变读书郎
因为啼声洪亮,姚大宁一开始取名姚大令(铃令同音)。小时候,姚大令是村里放牛娃的小头目,每天骑在牛背上,挥舞棍棒,冲前逐后地干仗。虽然很羡慕读书郎,但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他经常利用放牛时间,去私塾的窗外旁听。
在和顺,有两个文教村,一小一大,一文一武,各有特色,小文教村崇文重礼,大文教村尚武。
年复一年,这个旁听的放牛娃感动了私塾的老先生,收留他入塾内读书,不用交费,而且塾师还送他文房四宝,教他写字习文,并替他改学名为姚大宁,字允盛。从此,这个聪慧敏捷的姚大宁在塾师的热心训导下,读了不少书,写得一手好文章,习得一手好书法。
好动爱习武,拜“再世蔡阳”钟江洪门下
也许是个性好动的缘故,姚大宁喜欢练武,跟在当地武馆的教头学习拳脚武术,特别是一条齐眉棍,耍得娴熟,每当舞到酣畅时,十个八个彪形大汉也近身不得,被称为“棍王”。
齐眉棍是少林兵器代表,常以白蜡杆制成,粗有盈把,棍竖直与人眉高度齐,故得此名。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五岁的姚大宁已经是个孔武有力的小伙子了。他告别父母远离家乡到广西桂平一间米铺谋生。桂平地区民风骠悍,崇尚习武,有一间振远武馆,执教的名唤钟江洪,拳脚功夫十分了得,擅使一把大砍刀,故有“再世蔡阳”的绰号。
姚大宁虽然想拜师学艺,但他初到桂平,人地生疏,没有什么名气,因此即使有人引荐,钟江洪还是不肯答应。姚大宁年少气盛,最后凭着在家乡学来的“虎鹤双形拳”说服了钟江洪,正式成为钟江洪的关门弟子。
虎鹤双形拳是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姚大宁原爱使大砍刀,钟江洪也善使大砍刀,师徒二人意气相投,互相切磋,刀艺日渐精熟。姚大宁悟性极高,勤学苦练,进步神速,武艺超过了师兄们。
文韬武略,一招“魁星踢斗”拿下武状元
嘉庆六年,朝廷恢复了武科举会试,钟江洪闻讯大喜,他认定姚大宁是个栋梁之材,于是把振远武馆的事宜交给徒弟们自行料理,专程陪着姚大宁赴京应考。
你别以为考武状元只会功夫就行,里水君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周星驰考取武状元时要进行笔试,这个桥段是真实存在的。当时姚大宁要过的第一关就是笔试,题目是《武经》,姚大宁挥毫写了一篇《策论》,不仅书法遒劲,而且词藻华美,见解独到,论述精辟,深得主考官的赞赏,顺利取得殿试的资格。
文教村中还能找到当年姚大宁(武状元)家族所住的状元府,现在仍旧由姚氏的后人居住。
而在殿试中,首先比的是射箭,姚大宁九发九中,每一支箭都射中红心。嘉庆皇帝龙心大悦,想起广东地处岭南,当时属于夷蛮之地,却冒出个姚大宁,未知他的马上功夫如何,有意要试他一试,吩咐再赏他三支箭,规定必须纵马骑射。姚大宁虽然未骑过马,但感觉和骑牛差不多,当即纵身上马,拉弓射箭,最后三箭均中靶心,博得全场喝彩。
武状元殿试的过程
器械比赛时,姚大宁拣了把80斤重的九环大砍刀,只见刀风呼呼,刀光闪闪,看得众人眼花缭乱。嘉庆皇帝也被姚大宁表演的精彩刀法吸引住,不断地点头称赞好刀法。正当姚大宁的三十六路“蔡阳刀”将近耍完准备收势的时候,九环大砍刀突然脱手凌空飞走了!
姚大宁人急智生,急步上前,趁着九环大砍刀下落之时扎稳马步,伸出右脚对准刀柄狠力一踢,把那柄80斤重的九环大砍刀硬生生的踢过头顶,然后觑个正着,双手稳稳接住,趁力收势。
嘉庆皇帝连声喝彩:“好,好,真好脚力!”接着问道:“刚才那最后一招是什么招式?”
在南枝拳有限的腿法中,“魁星踢斗”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姚大宁见皇帝竟然对那歪打正着的招式感兴趣,情急智生,镇静地跪下禀道:“皇上,这招式唤作‘魁星踢斗’,是草民自创的。”
嘉庆皇帝拍掌称赞:“妙!妙!妙!这招式脚力雄浑,有鬼神之功,好一个‘魁星踢斗’!朕钦点你为新科武状元,赐头等侍卫服与黄金铠甲。”
清代武状元姚大宁家乡的状元坊额石(现存和顺孔村姚族)
就这样,一招“魁星踢斗”,使姚大宁成为广东最后一位武状元,也是南海唯一一位武状元。
虽然,如今的里水人没有了习武的古风,但展旗楼的三、四楼展厅,都有关于这位里水传奇人物的介绍和相关物品展示。
展旗楼的三楼展厅,有一尊姚大宁的铜像。
姚大宁的形象还被塑造成里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代表人物“大宁兄”,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传承印记,陪伴一代又一代的里水人的成长。
里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形象代言表情包:小百合(左),大宁兄(右)
目前,佛山十大武术历史名人
评选火热进行中!
姚大宁入选其中
大家可以移步到里水君
今天发布的第2条推送
为大宁兄打call哦!
编辑:里水镇宣传文体旅游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