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妙玲:平凡岗位不平凡,将心比心暖民心

南方+ 记者

从警十七年,她始终忠实地履行着户籍民警的神圣职责,连续多年受到市局、分局嘉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警队之星”,荣获分局“2018年度十佳为民服务奖”。她灿烂的微笑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得到了辖区群众和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她就是吴妙玲,2003年参加公安工作,入警后一直在治安大队户政中队工作,2017年任湛江开发区公安分局户政中队中队长。

“我的心愿就是办好群众的事情”

自从事户籍工作的第一天开始起,吴妙玲就时常告诫自己:“群众的事无小事,再小、再繁琐都要为群众办好。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在开展全国解决无户口人员专项工作中,她加班加点深入镇村、街道,调查了解情况,主动上门服务,先后解决“黑人黑户”98人。其中妥善解决辖区21名贫困户和13名精神病人的户口问题。工作中,面对一些手续不全且不听解释的群众,吴妙玲总是和颜悦色,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心平气和地讲政策,指明不按规定办理的危害性,得到办事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贫困学生小陈至今都不忘这个当年为她排忧解难的警察阿姨,不时短信问候,放假回湛都要特地前来探望这位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的警察阿姨。那年,吴妙玲通过多方协调解决贫困学生小陈的户口和为高考学生金某快速处理双重户口问题的事迹见报后,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当事人拿到办齐的各项手续那天,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8年初,吴妙玲下乡走访时发现15岁的郑长华身患残疾没有户口。进一步了解到孩子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因吸毒常年不在家且家庭贫困的情况后,她主动联系司法鉴定机构和卫生局,来回奔波协调,一周之内帮郑长华解决了户口问题。恰逢省电视台报道分局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她又一次“上镜”了。

“我的态度就是让好人敬让坏人怕”

户籍管理工作不仅有较强的服务性,同时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但由于一些群众对户籍管理方面的政策不了解,很容易对公安工作产生误解。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吴妙玲总是用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对待,从不因群众的不理解和刁难而斤斤计较。

2019年春节刚过,一位在深圳打工的年轻人到窗口办理户口业务,因提供的材料不全被告知其不能办理。年轻人情绪很是激动,认为是公安机关故意刁难。吴妙玲体谅到群众在外打工回家办事不易,不仅没有责怪他,还一边耐心地向他解释,一边积极地与村干部联系,由村委为其提供有关证明,并立即向上级部门请示。经同意后,在年轻人回深之前为其办理好了业务。吴妙玲的行为让这名年轻人感动不已。

“我们有原则,但我们也有态度。我们的态度就是让好人敬让坏人怕。”吴妙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在公安部、省厅开展的清理双重虚假户口专项工作中,东海岛辖区经她手处理的双重虚假户口就有270余人。在做好户籍工作的同时,她立足本职,认真对辖区网上逃犯情况进行梳理,牢记于心,并广泛搜集逃犯信息。凭着在业务工作中练就的“火眼金睛”抓获逃犯共4名。同时,她还利用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大队提供线索100余条,协助侦破涉毒案件3宗、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7名。为了支持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她还积极帮助区征地办核查人员信息,利用休息周末时间加班,下乡核对征地村庄户口信息,得到管区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我的目标就是用窗口展示警察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吴妙玲知道作为一名户籍民警,仅凭热情服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过硬的业务素质。工作中,她通过“智慧新户政”开通为居民提供预约、预审服务的“绿色通道”,让群众少跑“冤枉路”。在开展“千家万户访平安”活动中,她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带领中队同志走乡串户,摆摊设点,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达万份,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也节节攀升。

她经常对身边的同事说:“窗口工作代表的不止是我们自己,代表的还是分局,是公安机关。”她要求大家要面带微笑,因为这是沟通需要;要服装整齐,因为这是形象塑造;要语言文明,因为这是公仆精神。她和风细雨的服务态度,悄然无息地引导着身边的同志。在日常工作中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吴妙玲还推出了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如公开了办事制度,公布收费标准,印发了办理户籍手续明白卡。她主动延长办公时间,加班加点办公,遇到特殊事情,不惜牺牲星期天、节假日。

她从不羡慕都市繁华,扎根东海十七年。有时因为离家远,工作忙,照顾不了家,被丈夫孩子误解时,她总是说自己是党员,是人民警察。担任中队长以后,工作中更是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她的带动和感召下,户政中队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全媒体记者】刘稳

【通讯员】湛开公宣

校对 蓝淑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