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晚霞,成群南迁的鹭鸟飞翔在梅州梅江河上空。 何志林 摄
秋风微凉,候鸟开始陆续南迁,“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画面成为广东秋季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广东处于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上,候鸟保护执法工作尤为重要。今年9月开始,广东省公安厅开展了加强候鸟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全省公安机关迅速行动,加大对森林野外、农贸市场、酒家农庄的排查力度,警民合力、打防结合,依法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违法犯罪活动,全链条摧毁“捕、养、售、运、食”违法犯罪环节。9月1日至10月31日,广东省公安机关候鸟保护执法行动中,共立案7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7名,刑拘49人,逮捕14人,查获涉案野生鸟类10578只,候鸟保护执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民警放飞候鸟。 警方供图
警方行动中查获非法架设捕鸟网,网上有鸟类死体。 本报记者 景国民 摄
(上接1版)
一次走访
打掉一捕鸟团伙 放飞候鸟千余只
蕉岭是世界长寿之乡,森林覆盖率接近80%。石窟河是蕉岭的母亲河,河域和沿河的农田是南下候鸟的觅食之地,也是村民传统的捕鸟区域。近年来,森林公安每天派出4辆车,沿着石窟河两岸及周边村庄挨家挨户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非法猎捕现象明显减少,蕉岭境内再无本地村民捕鸟案件发生,候鸟随处可见。幸运的村民还有机会目睹上百只黄颈鹭鸟群飞的壮观景象。
10月23日,蕉岭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刑警钟欢像往常一样,沿河巡逻后去长潭派出所沟通工作。据派出所民警反映,他们在神岗村做村民纠纷调解工作时,有村民来到民警身边说了一嘴:最近神岗、上村一带的山里有人捕鸟,可能是外地人。
从2017年开始,梅州全域为禁猎区。嫌疑人的行为涉嫌在禁猎区、禁猎期使用禁用工具、方法进行狩猎。钟欢收到线索后马上向森林公安分局报告。森林公安分局连夜召开短会,派出4组人员展开摸查。
“蕉岭山高林密,加上盗猎分子在深夜到凌晨时段活动,捕完就撤,很难在山里找到踪迹。但若真如村民所说是外地人作案,他们就得租房作落脚点。”钟欢回忆,当晚,他们联合地方派出所民警连夜排查,把辖区内出租屋、建筑工地、石场、运输场所等可疑落脚点查了个遍。
10月26日,在神岗村一处临山而建的砖瓦房里,隐约传来鸟鸣声,钟欢和同事靠近仔细一看,满屋都是“货”,至少几百只。
“一定要人赃俱获,万不可打草惊蛇。”钟欢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守株待兔”策略,在鸟屋周围和村口安排抓捕组,只要嫌疑人现身就实施抓捕。
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可能是外来务工人员,有早上赶工的可能,钟欢和同事在10月27日凌晨5时前已悄悄进入布控点伏击。
一蹲就是5个多小时。伏击在鸟屋附近一处玉米地的钟欢突然面临“人有三急”的尴尬,只能悄悄溜出藏身之处解决内急问题。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一出玉米地,钟欢就看到远处有2名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手持近2米长的钢管驶向鸟屋方向。
“就是他俩,行动!”
在嫌疑人靠近鸟屋时,伏击多时的便衣民警冲了出来,将犯罪嫌疑人郭某乾和陈某锋一举抓获,同时查获候鸟斑文鸟1286只、鸟笼28个和捕鸟工具一批。
经审讯,郭某乾和陈某锋为广西梧州人,系姐夫和小舅子关系,以捕鸟营生。他们在稻谷秋收季节沿着候鸟南迁觅食的路径非法捕鸟,所捕鸟只欲卖给珠三角的“下家”。
庆幸的是,涉案1286只斑纹鸟最终移交蕉岭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办公室放生处理,无一死亡。
两次出击
连捣两“鸟贩子”窝点 缴获万余只禾花雀
当北方风雪呼啸时,南方依旧温暖如春。一群候鸟禾花雀为了躲避风寒,从寒冷的西伯利亚等地不远万里飞到东莞。它们在稻田里落脚,享受温暖的阳光。那娇小的身躯、呆萌的表情,令看到它们的当地居民心情也雀跃起来。
俗称禾花雀的黄胸鹀在2017年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红色名录。据该名录显示,2004年之前,黄胸鹀被列为“无危”,然而短短13年间,黄胸鹀经历了从“近危”“易危”“濒危”到“极危”的4次濒危等级上调。
据介绍,禾花雀每年春秋两季有8条主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其中3条路线经过中国。那些候鸟经停点往往成为盗猎分子最活跃的地区。
因为民间广泛流传禾花雀为“天上人参”,导致近年来禾花雀成为盗猎的热门目标。近期,东莞警方连续破获2宗非法经营候鸟案,缴获禾花雀等鸟只上万只。
今年国庆后,东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先后在工作中获悉两条涉候鸟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线索,其中一条指向森林公安的“老熟人”——谭某传。据悉,谭某传曾因非法经营候鸟于2014年被警方行政处罚。之后,东莞森林公安先后协助湖南和安徽警方将谭某传抓获归案。
“秋冬是进补的季节,加上疫情原因,去年的‘进货’都没法销售出去,谭某传这些‘鸟贩子’急着出货,肯定会活跃起来。”东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黄沛平介绍,通过排查,警方发现谭某传10月后开始在东莞活动,并发现其在东莞市道滘镇有一个非法售卖候鸟窝点。
经过一周时间侦查,10月23日,东莞警方开展收网行动,在谭某传的非法经营候鸟窝点现场查获鸟类(死体)5288只,其中疑似禾花雀5189只,并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谭某传及其儿子谭某文。
“今年初,安徽警方在一起非法猎捕候鸟案件中牵出下游买家谭某传。因疫情原因,安徽警方给其办理取保候审。国庆过后,谭某传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刑4年2个月。拿着判决书,谭某传想赶在服刑前再干一单,将去年和今年来自安徽的‘进货’卖掉。”黄沛平介绍。
10月29日,东莞警方在麻涌镇对另一条线索涉及的犯罪嫌疑人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黎某和胡某,查获鸟类503只,其中禾花雀501只。据悉,犯罪嫌疑人系母子关系。
“一只禾花雀能卖25~30元,这也是谭某传等人冒着风险赶紧‘出货’的原因。”黄沛平说,这些年,东莞市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年轻一代成为拒食野生动物的一代,这些禾花雀只能在偏僻的菜市场卖给熟客或外地买家。
多重防护
全方位为候鸟 南迁保驾护航
位于梅州兴宁市区以北14公里的合水水库,拥有近2万亩水域,是候鸟南迁的歇脚点,也是当地居民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打卡地。
“有山有水,却没鹭鸟,再美的晚霞也只剩孤独和遗憾之美。”兴宁市林业局局长刘铭中告诉记者,为了不让合水水库“落霞与孤鹜齐飞”美景的消失成为下一代人的遗憾,这些年来,兴宁市公安局森林分局重点加强对候鸟迁徙通道、停歇地的安全排查工作,对网捕、毒杀现象“零容忍”,确保每一只候鸟都能安全过境。庆幸的是,当地暂未发现非法猎捕现象。
今年以来,公安机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击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虽然野外拉网捕鸟现象已明显减少,但盗猎分子仍在森林边界和隐蔽区域蠢蠢欲动。对此,森林公安一旦发现拉网捕鸟情况,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迅速清理。
9月24日,潮州市饶平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根据中国绿发会志愿者反映的“饶平县大埕镇和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处山上有大量非法捕鸟网,严重影响候鸟南迁线路安全”线索,联合饶平县林业局、大埕镇政府、大埕派出所及福建省诏安县林业局,分成4个行动组,对饶平县大埕镇、所城镇和福建省诏安县深桥镇交界山脉进行拉网式排查,共发现非法捕鸟网30余张,总长度2000余米,行动组已现场清理。经实地核查,架设鸟网地点属于福建省诏安县。据悉,饶平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接下来将加强与林业部门、镇街沟通协作,加大巡查力度,联合行动,为候鸟南迁保驾护航。
作为林业大市和传统的候鸟南迁途径之地,韶关在做好候鸟路径“护畅”工作的同时,针对“食”环节对酒家、农庄重点开展宣传和检查工作。
韶关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局长梁家禄告诉记者,9月20~21日,韶关森林公安开展为期2天的保护野生动物系列宣传活动。活动中,民警通过展示野生动物图片、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日用品、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方式,呼吁广大群众不捕、不食、不送、不买野生动物,一旦发现非法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同时,深入餐馆、酒家、农庄等餐饮经营场所,向经营负责人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有关知识,呼吁餐饮经营场所以身作则,禁止购买、出售、食用野生动物。据悉,宣传排查期间均未发现涉野生动物犯罪线索。
来源:南方法治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