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2日,由嘉应学院、梅县区人民政府主办,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梅县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感悟客都·人文之旅”——纪念梅州籍音乐家李树化学术研讨活动在梅州市举行,旨在研究李树化先生的音乐理论和艺术教育思想,助力推动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促进嘉应学院建设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双水平学科。
11月21日上午,“感悟客都·人文之旅”——纪念梅州籍音乐家李树化学术研讨会在梅县文化中心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春明,嘉应学院党委书记吴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洲,校长助理陈建存,梅县区区委相关领导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全国各高校专家、教授、学者以及各单位、协会代表和我校师生代表200余人聆听了学术报告。
杨洲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嘉应学院作为梅州唯一的高等学府,始终坚持立足地方办大学,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的建设高校、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建设高校。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培养音乐专业的特色人才,形成了具有鲜明客家音乐文化特色的教学、科研和实验体系,成为粤东北地区,乃至广东及周边省市音乐与舞蹈示范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他表示,嘉应学院充分发挥立足世界客都梅州的优势,积极发掘和利用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开设了客家音乐文化、客家民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课程。2019年“客家音乐文化”入选广东省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他强调,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顺利举办将为嘉应学院师生搭建一个对外交流学习平台,对嘉应学院积极开展音乐文化研究,特别是对客家音乐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师生虚心向各位专家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全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形成更多的研讨成果,为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新的贡献。三是希望学校以此为契机,主动服务地方文化艺术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音乐学科建设,推动音乐文化研究,产出更多、更高层次的音乐成果,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梅县区副书记陈远洋以及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何平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来自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烟台大学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及天津音乐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李树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李树化当代音乐记述、意韵无尽之李树化与林风眠的音画同构、中国最早的钢琴演奏“参考书”——李树化《钢琴基本弹奏法》等主题展开叙述,为现场听众献上一场专业内涵深厚和人文情怀浓郁的学术盛宴。
据悉,为期三天的纪念活动包含举行李树化钢琴声乐作品音乐会、纪念梅州籍音乐家李树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及学术研讨、参观梅县籍中国现代艺术先驱“二林三李”图片展、参观李树化故居、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其中举办场地选定在嘉应学院的《李树化钢琴声乐作品音乐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李树化》学术讲座、《纪念贝多芬250周年诞辰——张奕明独奏音乐会》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场高水准的学术熏陶和艺术享受。
(校宣)
■人物链接
李树化(1902—1991),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大塘村人,1902年出生于泰国,10岁时回到故乡梅州。1919年他与林风眠、林文铮等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声乐指挥专业兼修钢琴。1926年应林风眠邀请回国,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教授,筹办北京艺术运动大会。后又随林风眠到杭州出任国立艺术院教授兼音乐研究会主任。1940年任福建音专教务主任。1941年任上海艺专钢琴教授。1945年任浙江大学校本部音乐及法文专任副教授。1950年任浙江大学外国文学副教授。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后离开中国赴法国定居,1991年在法国逝世。
李树化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先生一生著作丰富,通过整理,目前至少发现其著作10本(包括部分手稿)、音乐理论66篇、歌曲27首、室内乐3首,钢琴作品17首。在中国钢琴曲从1915年产生到1937年的20多年中,经考证由中国作曲家创作、改编的钢琴曲一共约100多首,而李树化先生的17首钢琴作品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来源:嘉应学院官网
撰稿人:校宣
审稿人:陈申宏
编辑:徐文静
审核:晁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