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潮剧传承人陈联忠:“须生”四十年,演绎粉墨人生|“寻师访匠”看揭阳⑩

南方+ 记者

孩童时期,我们总会被长辈问起:“长大后,你想当什么?”长辈们口中的这种疑问,无非是想要看看我们长大后意向谋求一份什么样的事业来发展,以大致确定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

那时,我们的回答似乎都很接近,教师、警察、医生……我们不约而同,脱口而出;待我们话音刚落,父母亲或长辈则露出欣慰的笑容,勉励我们鞭策自己,期待我们长大成材。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我们那时是对教师、警察、医生这几个职业比较熟悉,才会一口笃定地说出而已。

几分无形的环境熏陶和几分个人内心的执着,便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十字路口影响着我们做出的一个个决定。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又是一个闲暇惬意午后,陈联忠和往常一样趴在木桌子上听着收音机,嘴上跟着嘟囔着一段又一段京剧经典唱段,收音机日复一日地重播让10来岁的陈联忠对《红灯记》这类革命样板戏早已熟烂于心。

走进如戏斋,今年55岁的陈联忠正在给两位弟子做潮剧须生的动作示范,“咚锵锵锵锵……,告达锵。”浑厚的口令伴随着眼神和动作,陈联忠对两位弟子从一板一眼,一举手一投足,都进行认真细致的指导,那一份专注和形态,透出了他们对潮剧艺术的执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陈联忠正在给两位弟子进行认真细致的指导。

陈联忠正在给两位弟子做潮剧须生的动作示范。

“从戏曲学校到潮剧团,扮演了40年须生,我是打心底里喜欢,不然也不可能在潮剧这条路上走这么久。”陈联忠说。1965年出生的陈联忠是国家二级演员、国家非遗省级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揭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谈起于戏剧结缘的日子,陈联忠娓娓道来,与“戏”有关的过往在我们面前慢慢铺开。

陈联忠在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中扮演“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受访者提供

陈联忠在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中扮演“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受访者提供

收音机与母亲,“我”的启蒙老师

“我自小喜欢唱戏。”和其他孩子不同,十来岁的陈联忠读书时,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收音机的天线拉高,转动按钮,一边写作业一边听着京剧。“我母亲爱看戏,偶尔去剧场,我便跟着。那时交通不方便,为了看一场戏,和母亲走十几公里路到乡镇剧场,而且全程看得津津有味,极其入神。一起同行看戏的长辈说:‘难道这孩子与戏有缘,居然这般爱看戏?’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有趣。”回忆着40多年前的日子,陈联忠笑着说。

剧场入场券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显得多么珍贵,戏台上水袖飘飘,戏场里潮音袅袅。回家后,陈联忠穿起大人的衣服,甩起长袖子,效仿起在剧场里看到的戏中人物模样。

1979年,陈联忠和平时一样,在家里的阁楼一边写作业一边唱戏,响亮、有力的声音在屋子里回荡。就是这样极其平常的一天,家里来了几位汕头戏曲学校到揭阳演出的亲戚朋友。便是这样偶然的机会,陈联忠天生当演员的好条件像金子一样被发现,他们鼓励他报考戏校,从师深造。

陈联忠回想起少年的时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台珍贵的收音机和母亲对戏剧的喜爱,让他对“戏剧”充满了好奇和认识,这两种际遇也在无声息地打开陈联忠通往“戏剧之路”的人生。

在戏校毕业的那一天,“我”流下眼泪

1979年,15岁的陈联忠带着对潮剧的喜爱考进汕头戏曲学校,苦练潮剧表演。“以前交通不便,从揭阳到距离50多公里的汕头礐石学艺,需要搭车再赶时间搭船过海,的确是挺辛苦的。”陈联忠感叹从艺求学的艰难。

似乎每一位艺人总是有一段在练功房沉淀的日子,陈联忠也不例外,他考进潮剧表演班后,师承潮剧著名老生黄金泉先生,攻须生行当。求学期间,孜孜不倦潜心向学,志坚行苦。练功房,记录了他在艺校5年的时光。

谈起在戏曲学校练功房的日子,陈联忠激动地说:“‘喜欢’可以改变人生。”凭着一份热情,那时的陈联忠凭借着如祖逖般闻鸡起舞的精神,成为学校的模范学生;不仅如此,陈联忠带着对戏剧的初心,在求学的路上兢兢业业。

在戏曲学校的日子,陈联忠在学习、生活上尊师重道,深得潮剧界享有盛名的黄金泉、翁銮金、黄清城、王志龙、郑国舜等名师的赏识、悉心授艺,使他在潮剧唱念的演唱技巧上有了较快的提升。在传统剧目《金山战鼓》《闹开封》《辕门斩子》等潮剧须生应功戏中,更是得到黄金泉先生表演手法的真传,这为今后几十年在潮剧舞台的实践中,打下了坚实基础。

5年的戏校时光如白驹过隙,想到即将离开,毕业那天陈联忠在练功房流下了眼泪,在学校练功的日子固然辛苦,汗水渗透衣服更是兵家常事,但是这段时间却是他潜心造诣的时光,练功房记录了他技艺的青涩到形成独特的演唱方法和表演风格的过程,想到要与这里告别,陈联忠满心不舍。

演绎须生四十余载,“我”用实力证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潮剧发展的黄金期,旧时揭阳县(现揭阳市)因现代小戏创作和演出十分活跃,故有“小戏之乡”的美誉,当时各个戏剧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生活都有比较鲜明和深刻的反映,思想、艺术都达到一定水平。

1984年,陈联忠毕业后被分配到揭阳县潮剧团工作,毕业后的扮演的第一个舞台形象是揭阳民间故事《月容夫人》的男主角冯元飚,对于第一场正式汇演,陈联忠感到开心也倍感压力。冯元飚,这是一位小生介于须生的角色,表演者的体能和声音、人物性格、形象塑造都得经过深思熟虑地打造,这要求表演者要有丰富的舞台演绎经验。“我深知毕业初期,舞台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我经常去书店翻看《揭阳县志》,了解揭阳的发展历史、民间故事,尽可能多方面地了解角色。”陈联忠说道。这时,追求极致、尽善尽美从陈联忠坚定的眼神里流露出来。

在剧团期间,陈联忠在表演之余便认真研读文化知识和戏剧理论。“如何更好地演绎好一个角色?我会对人物进行细致的了解,揣读那个时期该人物经历及过往。”至今,陈联忠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在表演上细心琢磨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牢牢把握住戏曲表演虚拟性、程式化的特点和原则。很快,科班出身的陈联忠将冯元飚一角诠释得活灵活现,从那个时候,他的表演技艺渐渐得到了前辈、同行的认可。

陈联忠和两位弟子探讨潮剧的发展。

演绎须生行当的四十多年里,陈联忠在李廷波、陈登谋、林鸿飞、郭楠、吴殿祥等著名作曲家、导演的指导下,不断吸取老一辈艺术家在唱腔和表演方面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逐步形成潮剧唱腔中调性和板式鲜明、唱腔技巧和乐器特点相结合、细腻传神而又富于人物角色内涵的演唱风格。

陈联忠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乾隆下江南》中的乾隆、《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猫儿换太子》中的宋真宗、《慈云走国》中的包贵、《魂断马嵬坡》中的李隆基、《郭子仪》中的皇帝、《还官记》中的李宽、《大国赤子》中的黄旭华等30多部大型剧目中的主要角色。曾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广东省庆祝建党85周年晚会”“全球潮人春晚”“李廷波音乐作品演唱会”“新加坡潮曲经典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多次随团出访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深受潮剧界行家及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获“广东省职工艺术家”“揭阳十佳演员”“揭阳民间艺术大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潮剧突出贡献表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左三为陈联忠扮演《大国赤子》中的黄旭华。张冰纯 摄

左三为陈联忠扮演《大国赤子》中的黄旭华。张冰纯 摄

 潮剧《狐羊情》中饰解狐。受访者提供

潮剧《狐羊情》中饰解狐。受访者提供

注重“传帮带”,“我们”齐当潮剧接班人

二十一世纪初,剧团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人才极度匮乏,随着电视和电影的快速发展,潮剧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中。“潮剧事业后继乏人谈不上弘扬和发展。”陈联忠说,2000年陈联忠从剧团调任揭阳市艺术学校之后,陈联忠抱着培养“揭阳潮剧人才”的想法,踏上了致力于传承潮剧与培养人才之路。

2006年,陈联忠担任揭阳市艺术学校校长,他严谨治学,辛勤耕耘,注重“传帮带”。自此,他退出舞台重新回归校园,陈联忠的喜悦溢于言表。他说:“到学校工作,仿佛又回到少年时期每天在练功房练功、排练的日子了。”

在揭阳市艺术学校的20年间,陈联忠全身心投入于教学之中,短短几年就培养了200多位优秀学生,现阶段他们在潮汕各演艺团体中担任主要角色,并在省、市举办的演艺大赛中屡获佳绩,成为新一代潮剧艺术优秀接班人。

陈联忠与学生在练习潮剧经典唱段。

2015年,陈联忠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陈联忠作为揭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坚持文艺“三贴近”原则,成立“广东红色文艺轻骑兵揭阳潮剧小分队”,带动揭阳市戏剧工作者积极参与“党在我心中”“我们的中国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戏剧进校园”等演出活动,深入社区、乡村、学校,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多形式讴歌新时代,弘扬主旋律,活跃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纂《揭阳潮剧辞典》,成立揭阳潮剧票友会、举办潮剧比赛和公益培训等一系列活动。

2018年,《如戏斋》——陈联忠潮剧传承工作室成立,这是一个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潮剧艺术的地方,也是陈联忠进行潮剧传承与品德教育、着力培养技艺、道德均衡发展、不断推动潮剧艺术在民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艺术承载之地。

如戏斋一角。

2019年,陈联忠应邀再次回到舞台,演绎现代大型潮剧《大国赤子》黄旭华,他化身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为观众带来一个铁骨铮铮的大国赤子形象。此次表演陈联忠大胆借鉴话剧的表演形式,在话剧中找灵感,把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隐姓埋名三十年研究核潜艇的故事自然流露出来。

谈及这么多年的坚守,陈联忠说十分感谢妻子方静纯对他的支持,妻子全力的支持让陈联忠心无旁骛地在戏剧道路上不懈追求。回顾四十多年来,陈联忠凭借着对戏剧的热爱,以古朴文雅之姿结合韵律优美的潮剧艺术,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视频。

【记者】张冰纯 唐楚生

【照片】谢颖

【视频】孙龙炜

编辑 冰子
校对 曾慧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