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后该怎么做?高质量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乡村振兴

南方+ 记者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精准扶贫和脱贫实践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取得精准脱贫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倒计时阶段,未来的东西部协作工作又该如何部署?

11月20日,在广州市社科联、黔南州社科联、南方日报社、暨南大学主办的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全面小康暨第二届‘广州•黔南高峰论坛’”圆桌会议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认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加速西部民族地区脱贫进程、缩小与东部发展差距的重要战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在基于现有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基础,可适时开展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实现东西部的双向互动、均衡发展和协同治理。

激发国家、市场与社会合力

“反贫困的核心,是要解决政策、资源、机会问题,以及贫困群体的行动意愿、行动预期、行动能力、行动机制问题。这些问题既要依靠政府,也要依靠市场,还要依靠社会。”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谢治菊说。在谢治菊看来,以国家强力推动和财政资源输入为主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协作的初期阶段——扶贫阶段,成效会比较明显,但长此以往,不利于真正协作关系的形成。

如何让国家、市场与社会相互嵌入、相得益彰,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谢治菊建议,应逐步引导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从国家主导向市场主导、社会主导转变,宏观上由国家层面来统筹,建立跨省区或跨省市间的协作机制,构建个体、家庭、社区、社会四个维度于一体的帮扶模式。在此基础上,强化共同体思维意识,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能力与协作体系的现代化。

这与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表示,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工作重心将从扶贫转向,需要处理好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首先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其重要抓手就是通过完善协作机制来用好财政援助资金,一方面要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东部和西部的社会组织来做一些具体的帮扶项目,另一方面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来用于引导和激励东部地区的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陆汉文说。

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东西部地区在资源、劳动力、人才等方面互补互利、合作共赢,发挥社会组织机动灵活和专业化的优势,提高帮扶的执行力和效率。

“以城带农”帮扶乡村振兴

“农村精准扶贫和脱贫是国家采用的另一种区域平衡发展战略,一方面是国家转移支付和政策优惠来弥补区域发展鸿沟,另一方面则是实施东部对中西部的扶贫脱贫协作,是另一种平衡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认为,这种协作与传统的转移支付有很大区别,它不仅限于物资、资金的转移投入,还是一种人力技能和治理经验的输送,而后者是转移支付所做不到的。

王春光说,与自上而下开展的垂直式扶贫相比,东部横向帮扶实践的治理价值超出了实物和资本支持的具体脱贫价值,让帮扶者与被帮扶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主体性明晰,帮扶者有更多的治理经验让被帮扶者所认可和学习。同时,帮扶者之间的竞争促使帮扶地区尽可能派出优秀的人才支援帮扶地区,有助于化解区域在发展上的矛盾和抱怨。

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平等合作机制、经验交流机制、市场有效对接机制、“锦标赛”竞争机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今后的乡村振兴仍有推广价值。王春光举例道,可以启动城市帮扶乡村振兴行动,实现“以城带农”、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目标。

“当前, 面对脱贫攻坚战收官、全面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迫切需要以高质量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乡村振兴。基于现有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基础,适时开展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同样表示。

他认为,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是新阶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目标,通过强化东西部区域协同合作,实现先行帮后行,推进东西部乡村协同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具体操作上,首先要瞄准东西部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问题,实现东西部人财物各要素及相关制度建设资源的有效对接。其次要加速形成旨在有效推进东西部乡村振兴协作的制度安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东西部乡村协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协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并围绕社会动员、组织保障,加强全员参与,组织建设协同。”雷明说。

延伸

扶贫协作中的广东案例、广州经验

对口帮扶是我国具有特色的制度创新,不管是在扶贫开发,还是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都是重要的政策工具。

中山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岳经纶站在区域协调的视角上谈到,东西部帮扶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国家层面上说是东部对西部的帮扶,而对每一个省来言,也有地区之间的帮扶,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东西部、南北部的帮扶,所以广东省内的对口帮扶也是契合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个大的命题。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省已开展省直机关挂钩扶贫工作,直到2002年,从财政、教育、卫生、科技、劳务输出等多个方面明确了珠三角7市对粤东粤西粤北6市20个山区县(市)的帮扶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一以贯之、适当调整。在脱贫攻坚期内,广东省在综合考虑既往扶贫开发和区域协调中的对口帮扶关系的基础上,将两种路径的对口帮扶进行合流,重新调整了珠三角6市和粤东粤西粤北12市之间的对口帮扶关系。

“长期以来,广东省内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在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广东通过探索省内对口帮扶模式对全面小康的目标进行了积极回应。”在岳经纶看来,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开展了长期的对口帮扶,从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一直到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与脱贫攻坚相伴而行,以及在功能划分的基础上确定省内区域间合理的发展格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过程,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过程,广东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备创新特质、直面主要矛盾的省内对口帮扶之路。”岳经纶说。

在做好解决自身贫困问题的同时,广东也在积极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

发展产业帮扶,用项目发展带动对口地区经济发展,增添脱贫动力;依托消费扶贫,帮对口地区的产业产品拓展销路……2016年以来,广州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按照对口帮扶地区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帮助其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实现脱贫摘帽。

截至目前,广州累计向毕节、黔南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2.17亿元,年均增长超10%;先后选派4398专业技术人才到两地挂职,帮助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5.2万人次;引导288家企业在两地落户投资163.63亿元,带动64.31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推动广东游客到毕节、黔南旅游150多万人次。

广州市协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李自根表示,广州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形成了组团帮扶、“订单办班”、消费扶贫、品牌赋能等七大扶贫帮扶模式,为助推毕节、黔南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广州力量”,丰富了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探索。

【南方+记者】周甫琦

【摄影】鲁力

编辑 马艺天
校对 曹柏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