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职教城概念规划草案公示,将为清远带来24所院校超25万学生

南方+ 记者

近日,《广东省职教城概念规划》草案由清远市自然资源局挂网公示。据规划草案,广东省职教城(下简称“省职教城”)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设,可容纳24所院校,常住人口将达55-60万人(其中在校学生25-26万人)。

分三期建设可容纳24所院校

省职教城位于清远市中心城区东北部。西至清晖路-凤翔路,东至京广高铁,北至笔架山,南部至松苏岭公园-北江。

规划草案介绍,职教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区内有汕湛高速、广清城轨北延线直接连接,汕湛高速在区内设黄腾峡和凤翔北两个出入口,广清城轨北延线设职教城、白庙站(预留)两个车站。东部有京广高铁通过,距离京广高铁清远站约5公里,距白云机场约55公里,距广州市区75公里。

东部有京广高铁通过,距离京广高铁清远站约5公里,距白云机场约55公里,距广州市区75公里。

据规划透露的总体定位和用地布局,省职教城规划以岭南学苑、山水匠城为愿景,构建科教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形成国际化、生态型、花园式的大湾区现代职教城。其5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拟安排建设用地2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60万人(其中在校学生25-26万人)。项目将分三期建设,现一二期有11所高职/中职,三期可容纳13所院校(含2所本科和11所高职),共24所院校。

项目将分三期建设,现一二期有11所高职/中职,三期可容纳13所院校(含2所本科和11所高职),共24所院校。

“一芯一轴一环,五核五组团”

按照规划草案,省职教城有着“一芯一轴一环,五核五组团”的功能结构。

一芯,是指结合虎头岭山公园打造园区中央绿芯,使之成为职教城生态基底。

一轴,是延续总规城市发展轴线,依托清晖路集聚城市功能,打造城校发展轴。

一环,是围绕职教组团内外生态空间,构建校际共享服务环,串联各功能片区。

两核,是结合轻轨站点打造产教融合小镇,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五组团,则是重点结合“山、水、林、田、湖”自然景观特色形成五大职教组团布局。

按照规划草案,省职教城有着“一芯一轴一环,五核五组团”的功能结构。

在交通规划上,省职教城将构建高效路网体系,以“回”字形双环干路网内部组团串联,通过一高一快,五横三纵实现便捷对外。同时,在黄腾峡景区东侧增加次干路,形成双通道联通景区,保证景区旺季交通顺畅。

交通规划

从三个方面展开特色规划

规划草案对省职教城进行了主要特色规划,主要包含一下三个方面。

一是生态优先。

依托笔架山、湖头岭、松苏岭、北江、文洞河、澜水河、农田村落等自然本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本底思想,形成临山拥景、环丘抱绿、溯水成行、融田入园、俯揽双湖的地域特色,构建山水林田湖的生命共同体。

二是产教城融合发展。

规划充分依托城市建成区,延续城市发展轴线。沿飞来湖-虎头岭城市生态廊道、澜水河、文洞河、松苏岭等生态廊道,与周边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空间。沿澜水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城园共享服务核心,沿文洞河及城轨站点布置产业用地,强化一二三期学校间的互联共享,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引领,以教育为支撑公共构建,全方位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产业、城市、教育互动互促,持续发展。

三是塑造高品质的慢行空间。

沿重要水系、湖泊、水库布置滨水慢行步道,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河岸处;在重要滨水节点处结合滨水空间布置休憩节点、亲水平台、滨水艺术小品等慢行景观设施,沿南侧山体公园及中部虎头岭山脉布置登山慢行步道,在山顶区域设置望山观海观景平台,南望北江,北望笔架山,入口及节点处设置特色指引标识,形成具有山林景观特色的慢行步道系统。

特色规划

【记者】何帆燕

编辑 林伟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