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小组长将有考核评议也设绩效激励,电白新制度剑指基层治理共性问题

南方+ 记者

2020年11月24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02版

2020年11月24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02版

近期,村级“两委”换届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为强化村(居)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由电白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共同牵头起草,经电白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同意,《电白区村(居)民小组长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10月中旬向全区印发。

据介绍,《办法》将“选、育、管、用”同时推进,重点解决村(居)民小组长职责不清、执行不力、考核不准、问责不严等突出问题。

电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推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向村(居)民小组延伸的制度探索,电白实施农村基层组织“末梢工程”力促村民小组长发挥大作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有序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激活基层“神经末梢”。

电白实施农村基层组织“末梢工程”,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有序化。图为观珠镇葛山村。冯广利 摄

电白实施农村基层组织“末梢工程”,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有序化。图为观珠镇葛山村。冯广利 摄

制度创新解决共性问题

据统计,目前电白区共有村(居)民小组长5059人,平均年龄约为58岁。这其中,初中或小学学历占八成;年龄在60岁以上的过半。此外,从已查办的案件中看,个别小组长还出现了涉黑涉恶问题。

“《办法》的出台,是为了理顺并解决在过去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电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解决好当前电白区村(居)民小组长队伍中存在的年龄老化、学历低化、能力弱化等突出问题,全面规范村(居)小组长队伍建设及管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强的组织基础,是《办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位于电白区南海街道的南海旅游岛是茂名市滨海旅游发展桥头堡。近年来随着华侨城集团进驻开发,片区发展机遇空前。然而,当地土地收储进展缓慢。“南海街道干部群众抢抓发展机遇热情空前。但在征地过程中,个别自然村出现了村民多数赞成,小组长却出来阻挠的现象。”南海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村(居)民小组长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如果小组长推诿扯皮,很多工作就难开展了。”

南海街道遇到的难题并非个例,电白区委组织部就此开展全区调研,发现其有一定的共性。在学习借鉴周边县区的经验基础上,电白通过机制创新的方式,推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向村(居)民小组延伸。

实际上,电白区组织部门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创新方面一直有探索。2014年以来,电白推出选拔培养候任村(社区)干部机制,这些候任干部中,近七成已当选为村(社区)“两委”干部。今年4月,电白又探索推出“候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机制,为乡村振兴“领头雁”配备预备队,打造高素质带头人队伍。目前已换届的181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101个由候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转正”。

实行“两推一审查一选举”

《办法》的出台,实际上是健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机制探索。

在加强村(居)民小组长管理上,《办法》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村(居)民、坚持村(居)民自治、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按级负责等五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面,《办法》提出村(居)民小组长的选配、管理、培训等各项工作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进行。《办法》强调,村(居)民小组长中,党员应当占一定比例等原则要求。

电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法》明确村(居)民小组长的选人标准为身体健康、思想品行好、工作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强。村(居)民小组长人选一般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的原则上要达到初中以上学历,特别鼓励老党员、老教师、离退休机关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担任村(居)民小组长。

据悉,在年龄方面,《办法》原则上要求村(居)民小组长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特别优秀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并具有从事工作的身体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电白对列入村(居)民小组长的人选,将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其中包括“作风不严不实,不担当不作为,恃强凌弱,欺压乡邻,损害群众利益,信教传教,大搞封建迷信的”“上一届曾被评为不合格党员或者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的”“因涉黑涉恶、存在‘村霸’问题等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受到清理的”“因个人原因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办法》在任职程序方面提出,村(居)民小组长实行“两推一审查一选举”,即党员群众推荐、村(社区)党组织推荐,资格审查,村(居)民小组会议或户代表会议选举。

“资格审查由镇级负责,确保人选质量关,较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涉黑涉恶、违法违纪人员进入队伍,把控村级政权。”电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既有绩效激励又有考核评议

据了解,此前村(居)民小组长并不纳入基层干部培训、激励、考核体系。而《办法》通过制度设计,为村(居)民小组长提供培训、明确职责、提升待遇、强化考核,推动“选、育、管、用”。

为了让村(居)民小组长能够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拓宽发展视野,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办法》将村民小组长培训纳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据透露,村(社区)组织对村(居)民小组长的培训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内容贴近农村实际和农业需求,突出涉农法律法规、“三农”政策、民生工程、上级重要工作部署、实用技能和村组工作方法等重点。

《办法》按照有权有责的工作要求,明确村(居)民小组长的工作职责。如,向本村(居)民小组群众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服从村(社区)“两委”的领导,严格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及村(社区)“两委”做出的各项决定;积极组织村(居)民讨论本村(居)民小组内重大事项、重点工程建设和村(居)民小组内的财务公开等事宜;调解本村(居)民小组内发生的各类民事纠纷;根据群众意愿,经常性地向村(社区)“两委”提出建设性、合理化意见建议;等等。

《办法》对提升村(居)民小组长待遇补贴有明确规定。电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待遇补贴从2021年换届选举后开始执行,由基本补贴和绩效考核补贴组成,其中基本补贴为200元/月,绩效考核补贴为每人每年1200元。值得一提的是,绩效考核补贴与年度考核评议挂钩。此外,《办法》还规范了按实际情况给予补贴的细则。

最引人关注的是《办法》提出建立考核评议机制。村(居)民小组长实行“一年一考核评议”,重点考核评议村(居)民小组长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会议精神的情况;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情况;完成上级工作任务指标情况;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治理等方面内容。

电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考核评议结果运用,对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连续两年考核评议优秀且符合村后备干部管理条件的村(居)民小组长,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管理,定向培养。对连续两年考核评议为不称职的村(居)民小组长,其职务自行终止。

此外,《办法》还要求各镇(街道)纪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纪律的规定加强对村(居)民小组长的监督;村(社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纪律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对村(居)民小组长的监督管理办法。

【南方日报记者】刘栋铭

【通讯员】李华斌 杨炳江 林珊华


■延伸

电白从制度设计上破解村级党组织书记物色培养难题

从被动“等才”变主动“选才”

马踏镇下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候任村党组织书记在田间工作。

马踏镇下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候任村党组织书记在田间工作。

尽管项目资金仍在排队,望夫镇芳塘村却先行一步,渴望“干一番事业”的吴沛锋带着大家早早制定了污水处理布点图。“成为候任村党组织书记,心中有着强烈的服务群众责任感。”吴沛锋说。

7月17日,吴沛锋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当天的民主测评中,他获得93%的综合评价优秀票,赞成票100%,折射出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

今年4月,电白区委组织部按照宣传发动、初始提名、资格联审、人选考察、研究确定、上报备案等6个工作程序,重点从现任“两委”干部、候任干部以及村民小组长、致富能手、企业管理人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等优秀党员中物色选拔候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以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举“等才来揭榜”,新当选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多少要花上一段时间适应工作,有的甚至出现能力不匹配现象。“行不行?试一试就知道了。”电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院新认为,“候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机制实现‘选、育、管、用、储’全链条管理,从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挑选人才,实现了从被动‘等才’向主动‘选才’转变。”

截至目前,电白选拔任用了376名候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纪轻、文化水平高是这批候任书记的突出特征,他们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35岁以下的占4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5%,44人具有本科学历。

“不同时期的农村工作,对带头人的素质要求不同。如果说10年前还要看电脑操作能力,那么现在则要求具备带领村民振兴产业的能力。”电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琅镇党委书记吴伟华认为,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是换届后“两委”首先要面对的考题。

在沙琅镇,17个行政村选配26名候任书记。除了定期举办培训班,镇里还分批安排他们到镇组织办、综治办等重点难点工作岗位跟班锻炼。“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今天的农村工作,压力大、任务多,村党组织书记没有过硬的本领,乡村难以振兴。”吴伟华说。

沙琅镇谭儒村“一村一品”远近闻名,村里的萝卜产业链产值超过2800万元。与谭儒村一河之隔的甘村村,仍在加紧“旱改水”。“村里山坡地2000亩、水田1600亩,可划分两个区域搞种养;2条规划中的公路交叉点就在咱村,可在道路两旁建设加工厂……”谈到未来设想,甘村村候任村党组织书记廖喜亨咬着牙说,“河对面能办成的,我们也能做得好!”

截至目前,已换届的18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101名由候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转正”。

【南方日报记者】刘栋铭

【通讯员】李华斌 杨炳江 林珊华


■相关

林头镇槟榔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榕树头议事亭”凝聚乡村振兴大能量

深秋时节,微风带凉。林头镇槟榔村委会外坡村的广场上,几名老人在大榕树下坐着闲聊,背后粗大的树干上挂着写有“议事亭”的牌子。

“这里就是我们槟榔外坡村党员的议事地点,党员们隔三差五就会在这里商讨村中的大小事情。”年过七旬的外坡村民蔡伯说:“党员开会时,来参与的群众也很多,我们都叫这里是‘榕树头议事亭’。”

去年7月,林头镇在槟榔外坡村成立自然村党支部,将党建“触角”延伸到自然村这个农村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打通党组织在自然村一级的“神经末梢”,凝聚起末梢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以前我们村的建设一直没有统筹抓起来,成立党支部后,大家工作有方向了,人心也慢慢凝聚了起来。”外坡村党支部书记蔡武强说,外坡村党支部成立后,支部15名党员群策群力,列出乡村建设亟待解决的20项工作逐项攻坚。

要想顺利开展农村工作,取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是关键。为了提升村中人居环境,外坡村党员带头消除卫生死角、边缘盲区的脏迹,带头落实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带头开展拆危房、清杂物、腾空间、换新貌行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广大村民自觉参与,掀起党员带头干、乡贤发动干、群众自主干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外坡村党支部实施党员分户包干制度,按照网格形式,每名党员分别联系6到8户村民,要求党员做到“两个一”,即每名党员每周至少上门宣传动员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次,每月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

“如何把组织最末梢的力量充分激活,一直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林头镇党委书记张剑斌介绍,林头镇成立自然村党支部,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建设的新模式、新举措、新阵地,发挥党组织在政治、组织、机制、服务上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

一年多来,在外坡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外坡村整合盘活1000亩土地,其中300多亩打造了集种植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建设碧道,打造约10公里长的“一河两岸”美丽景观;建设了3公里长的“四好农村路”。外坡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9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并成为电白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林头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十里河湾摄影旅游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刘栋铭

【通讯员】王俊强 张伟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