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塘埔村: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之笔绘就揭阳乡村之美|揭阳乡村行①

南方+ 记者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揭阳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奔赴小康的路上,揭阳涌现了一批高质发展、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它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振兴经济、脱贫攻坚等方面表现突出。

为此,南方日报、南方+联合揭阳市委网信办、揭阳市农商银行系统党委,推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揭阳乡村行”系列报道。

傍晚时分,在一座朱红雕刻、古色古香的孝悌长廊里,三三两两的老年人正闲坐交谈;不远处是水流叮咚的假山石桥,骑着单车的小朋友从旁穿过,沿着滨江大道惬意骑行……一走进塘埔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古风古韵、靓丽宜居的乡村风景图。

塘埔村庄与公园美景。

塘埔村庄与公园美景。

刚被评为“2020揭阳十大美丽乡村”的塘埔村,地处榕江北河西岸,隶属于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揭阳空港经济区位于汕潮揭地理中心,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辖地都、砲台、登岗、渔湖4个镇和京冈、凤美、溪南3个街道,人口约43万。

近年来,揭阳空港经济区依托机场、高铁、港口、高速、国道五位一体交通体系,着力建设空铁港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聚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

塘埔村视频

揭阳塘埔村的蝶变,正是揭阳空港经济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一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正在塘埔村逐渐铺展开来……

塘埔湿地公园。

塘埔湿地公园。

工业强村换新颜 以产业兴促生态美

塘埔村自清末开始发展五金手工业,发展到现代已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强村,拥有家用电器、模具、塑料、鞋类四大产业。现有国内外知名企业300多家,规上企业30多家,家庭作坊200多家,电商平台1000多家,工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村”, 2018年被揭阳市认定为“塘埔工业村”。

但随着工业的发展,紧跟而至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对生活工业垃圾堆积如山的严峻现实,塘埔村两委班子成员痛下决心整治污染,还塘埔风清水秀、秀丽多姿的村容村貌。自2017年起,塘埔村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先是清理污染垃圾,紧接着拆除了在公共区域乱搭乱建的各类建筑,将主要交通道路拓宽至2倍,极大提升了路面整洁度和交通畅行度,为之后的经济发展和景观建造奠定了基石。

建威炮台。

建威炮台。

改旧貌、换新颜。在基本解决了污染问题后,塘埔村趁热打铁、步履不停,在3年时间里全新打造了“塘埔官渡公园”“塘埔湿地公园”“儒家文化主题公园”三大景观公园。

重修千年官渡、复原古代驿道、建造将军炮台,官渡公园以此被评为揭阳“水城画卷”八景之一;湿地叠翠、水车转动、海棠睡莲绽放、上百种植物肆意生长,湿地公园一举成名,已成拍照打卡网红地;长廊传授孝悌精神,彩绘壁画演绎忠孝良俗,图书馆、志愿站积极宣扬儒家价值观,儒家公园化为无声学堂,古风拂今人,让家家户户在经典文化、优良传统的熏陶下向上向善成长。

“这几年我们村简直像换了个新地方,环境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从心里为它感到高兴!”刚退休不久的塘埔小学校长黄洁潮谈起家乡赞不绝口。近年来,塘埔村凭借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迅速美名远播,已成为揭阳地区一张极具代表性的旅游名片。

黄昏码头。

黄昏码头。

秀丽村景展魅力 以生态美带百姓富

在塘埔的夜晚里,游玩的人群熙熙攘攘,摆摊的村民热情吆喝,直播表演的青年歌声动人,白天安静闲适的村子,此时另有一番欢声笑语、热闹繁华的景象。

“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玩,高峰期比如今年国庆,一个晚上的游客就突破了3万人,”塘埔党委委员黄亮群指着景区的监控画面介绍。自塘埔旅游景区建成以来,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的经济发展,依靠多种多样的地摊经济,上百户低收入村民有了新的经济来源。

塘埔以秀丽村景为邀请函,向全市的朋友敞开了热情好客的大门:国庆假期,通过邀请专业潮剧团、网红歌手、热心票友与各地文艺活动队登台表演等形式,举办了连续20天的中秋国庆大联欢;承办全市篮球赛,为来自各地的16支参赛球队准备了充足的物资和场地支持。“看到每天有越来越多外地游客,作为在这里生活的我们,慢慢就会变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给塘埔村丢脸扣分。”黄洁潮一边展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一边说道。

成立于2020年3月的塘埔凤鸣志愿服务队,致力于提高村民的文明修养和主人翁意识,半年时间里已形成三大公益项目:一是每月16号开展公益演出、集资扶贫,至今已集资8万元扶贫基金;二是学习儒家文化、打造书香塘埔,为村里中小学生举办了10多期经典教育;三是知识大讲堂,通过民法典教育、科学知识、花草保养等课堂,为村民普及了许多日常必需的实用资讯。

“塘埔志愿队的共识是‘立足本地,向四周扩展’。”兼任志愿队长的黄亮群表示,“不仅让我们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也尽可能让周边的村民都享受到福利。”

开展弟子规教育的公益大讲堂。

开展弟子规教育的公益大讲堂。

扶贫大业不能忘,百姓齐富奔小康

虽然塘埔经济日益向上发展,但仍有少数村民挣扎在贫困生活中,扶贫重任就落在了扶贫组组长谢建秋的肩上。

2016年5月谢建秋上任时,塘埔村共有贫困户53户,通过走街串户的摸底调查,他摸索出了一套精准扶贫模式:针对有劳动能力的30户人家,提供“造血型”资金支持,用于就业、创业使用;针对无劳动能力的23户人家,将扶贫资金投入爱心企业参股分红,每年分2次将所得红利送至贫困户家中,使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谈及这4年的扶贫工作,谢建秋只说了6个字:“有困难,难不倒”。残疾村民无力就医时,他就自掏腰包花费送村民前往医院检查;村里女大学生苦于高昂学费时,他就致信学校领导阐明情况,为她每年减轻费用。在今年9月份,他又奔走于医院与残联、耗时近两月,终于为8位村民办成残疾证件,领到了重要的救助补贴。

进行扶贫工作的谢建秋。

进行扶贫工作的谢建秋。

2019年底,塘埔村全体贫困户均已顺利脱贫,谢建秋说“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通过扶贫基金机制,保证村民脱贫不返贫,人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塘埔村又开始迎来一群群客人。在古朴典雅的官渡公园,在美丽清新的湿地公园,惬意舒心的夜晚正在到来……

华灯初上的孝悌长廊。

华灯初上的孝悌长廊。

【记者】唐楚生 陈婷婷

【通讯员】林馨妮

【摄影】蓝影影视

编辑 冰子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