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举行第二届非遗季系列活动,让非遗与时尚碰撞

清远发布
+ 订阅

连南瑶绣的八角花、马头纹绣在牛仔裤上,不仅不违和,还穿上了时尚T台秀。11月21日晚,清远首届民族服饰T台秀在清城区倾国清城举行。

11月21日晚,清远民族服饰T台秀展示。

这是清远第二届清远非遗季系列活动之一。瑶族、壮族传统服饰与民族风时装同台亮相,让清远历史深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尚碰撞出了火花。

活动还设置了粤剧互动体验区、采茶戏体验区、广清潮三地非遗墟、非遗美食街、非遗展示厅等。

非遗元素点亮时装秀

11月21日晚,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上演清远民族服饰T台秀。

民族服饰T台秀上,共展示了50多套服饰。在时尚的现代服装设计中,瑶绣的元素最为多见。八角花盘王印秀在牛仔外套上,成为这件衣服的最大亮点;马头纹为连衣裙修边,点亮了原本普通的裙子......

11月21日晚,清远民族服饰T台秀展示

连南瑶绣是清远3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莎腰妹(少女)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连南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却用五色丝线将民族文化基因绣在布面上,延续瑶家人千百年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11月21日晚,清远民族服饰T台秀展示。

据统计,清远市现有国家级非遗5项,有省级非遗34项、市级非遗99项、县级非遗164项;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2人、市级传承人87人、县级传承人166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

11月21日晚,清远民族服饰T台秀展示。

近年来,“非遗热”不断升温,清远不少非遗传承人、行业协会、企业都参与探索非遗活化。当天的民族服饰T台秀就是一次尝试。清远刺绣文化协会会长张亚男说,精致的刺绣、斑斓的色彩,独特的少数民族图腾元素在台上展示,瑶族阿哥阿妹身穿盛装,演绎古老的传说与现代传承,别有一番韵味。“希望通过这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清远近万名绣娘与华丽的民族刺绣作品。”

11月21日晚,清远民族服饰T台秀展示。

市文广旅体局局长许广勇认为,去年6月,清远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成功举办了首届清远非遗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7个非遗项目展演区的许多活动场景,到现在还被市民群众津津乐道。今年,又以“非遗与美好生活”为目标,尝试运用新的模式,推进非遗项目活态化传承,对繁荣文化旅游、发展特色产业乃至全面决胜小康、乡村振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月21日晚,清远民族服饰T台秀展示。

创新传承非遗手艺

在广东瑶族博物馆旁,“80后”瑶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房伟艳常坐在她的刺绣工艺坊里飞针走线,思索如何创作出迎合年轻消费者的新品纹样。

瑶绣是瑶族妇女人人都能掌握的传统手艺。无论是腰带、围脚、袋子,还是帽子、裙子、绣花衣服,家中的妇女都能绣。然而,过去绣娘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地。

“如果姊妹们可以在家里靠手艺赚钱,村里的孩子就有人照顾了。”怀着共同致富的朴素梦想,房伟艳创办“伟艳瑶族刺绣工艺坊”。

“瑶绣以前的应用空间非常有限,比如遇到丝绸之类的布料,就派不上用场。经过针法改良,我们也能在旗袍等高档礼服上展示瑶绣图案的美感。”在房伟艳的悉心传授下,绣娘们接到了不少广绣订单。“这说明我们的广绣技术还是很受认可的。”她的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

房伟艳还与院校设计师合作,将瑶绣图案解构重组,让产品更加时尚美观。传统瑶绣底色以黑为主。为适应城市消费者需求,她改用更素雅的棉麻布料。“年轻人不喜欢颜色太鲜艳、构图太饱满,图案简洁反而销路更好。”

经过4年发展,工艺坊的销售额去年达到150万元,较前一年增长2/3。绣娘们在家边带孩子边创收,每月可以增收一两千元。“我最大的愿望,是瑶绣文化能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瑶家姐妹也能靠瑶绣手艺,让生活更好。”房伟艳微笑着说,

广清潮三地非遗聚集

市民大饱眼福和口福

为了让非遗走进生活,非遗季活动还设置了粤剧互动体验区、采茶戏体验区、广清潮三地非遗墟、非遗美食街、非遗展示厅等。

11月21日,非遗项目粤剧表演吸引市民围观。

英德红茶、清远笔架茶、黄东鸡仔饼、清远腊味、九龙豆腐等风味独特的清远本土美食,广州水菱角、潮州牛肉丸和“潮州三宝”等远道而来的美食,在非遗季期间汇聚倾国清城三楼非遗美食街。

11月21日,非遗美食街的手打潮州牛肉丸摊位。

广清潮非遗墟展示了广州的广彩、榄雕,潮州的潮绣、木雕、泥雕、手拉朱泥壶、麦杆剪贴画等,与清远的陶缸、沙河鸟笼、壮族织锦、瑶族银饰、袁氏根雕等

11月21日,市民戴着连南瑶族长鼓留影。

“近几年来不断提倡‘非遗见生活’,在活动期间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让我对于如何让非遗活起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有了信心对作品进行不断创新,制作出更具现代审美的作品。”英石假山盆景技艺项目非遗传承人之一彭伙强如是说。

11月21日,市民现场体验拉面毛

本次活动由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清远市文化馆、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11月21日,非遗项目大吴泥塑作品展示。

清远5项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瑶族耍歌堂

瑶族耍歌堂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自明代起,就已经成为瑶族一项大型文化活动,也是一场集纪念先祖、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民间盛会。每年耍歌堂,龙腾虎跃,非常壮观。锣声、鼓声、牛角号炮声震撼群山,瑶寨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2006年5月20日,瑶族耍歌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属广场性的喜庆舞蹈。每逢春节、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等传统节日及“耍歌堂”,排瑶必聚集到村前的旷场或收割后的田野,吹响牛角、敲起铜锣、击长鼓而舞,以欢庆节日。长鼓舞有三十六套表演程式,可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群舞表演的人数不限,人数愈多气氛愈热烈。舞蹈的特点是动作粗犷、刚健,节奏明快、敏捷。

瑶族婚俗

神秘而独特的瑶族婚俗,先后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瑶族婚俗分订婚、认亲、择日、举行婚礼、回门五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情意绵绵,底蕴深厚,充分体现了瑶族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瑶族小长鼓舞

连山瑶族小长鼓舞于2007年先后列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成为了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小长鼓舞,每套动作均可独立成章,精细含蓄,刚柔兼备,手足严谨,上下身和谐统一,朴实而潇洒,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英石假山盆景技艺

英石是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形如峰峦耸拔,有瘦、皱、漏、透的特点,以四者俱全为佳。英石开发、赏玩、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千年。

英石假山盆景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传统工艺水平,制作的假山盆景具有自然、古朴、精练、简约的优点。


采写:朱文华 毛远策

摄影摄像:邱炜民

视频剪辑:郭晓琼

编辑:明池

校对:彭勇珍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