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7日的首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活力指数发布”颁奖盛典上,“碉楼农夫”代表开平丝苗米登上广州塔。
外观靓丽、颗粒分明,入口金香,“碉楼农夫”丝苗米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在来自全国196个县域的378个参选地理标志产品中突出重围,代表开平丝苗米获“年度社会贡献奖”。
一方水土,养一方品牌
丝苗米是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小农粘优质稻米,米粒细长,晶莹洁白;质地软硬适中,煮饭爽滑可口、有嚼劲。
开平市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广,交通便利。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非常适合于丝苗米种植。一方水土,养一方品牌。在开平市委市政府和农业农村局扶农政策的指导下,司徒远勤把村里零散的劳动力集中起来,成立开平市赤坎镇雨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供苗,一同教导种植方法,引无污染山泉水进行灌溉,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以高出市价5%的价格进行回购。同时自建品牌“碉楼农夫”,进行统一的渠道销售,逐步系统化、科技化建成强镇兴村的民生工程。
雨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打造优质煲仔饭专用米,专业种植的丝苗米米身色泽明亮、光面柔滑、味道清香,煮饭还带有丝丝甜味。合作社在大米的加工生产中,采用先进的设备,从碾米、抛光到色选,严格控制各环节,确保大米质量。进行绿色种植,无任何化学添加剂,原生态精心培育,遵循自然的法则,把绿色健康大米奉献给社会。
谈及创社初衷,司徒远勤说:以前村民各自种植农作物,看天吃饭,辛辛苦苦干一年,收益平平。创办农村合作社是不忍心自己家乡从事农业的村民再受天气和大米加工环节的束缚,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与他们并肩前行,共同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转型升级,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雨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示范基地为核心,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实行订单生产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种植面积超10000多亩,其中司徒远勤个人承包土地面积高达8000亩。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特别是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农机作业服务一条龙,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多户,优化资源配置。去年合作社产品上市产量达到8000多吨,产值1500万元,帮助农户推销农产品2500多吨,销售额300多万元,实现纯利润122.37万元,社员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得到社员农户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雨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开拓新思路。2020年11月,雨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广州市寰奥置地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雨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名下近万亩水稻种植基地范围内进行开平农业示范项目运营合作,为开平市赤坎镇“农业休闲观光+民宿”,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作规划,立足赤坎镇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多产业融合、农业转型升级,将农村产业做大做强。
【供稿】现代农业产业智库
【撰文】郭倩倩 王译娴(实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