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东莞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对接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所的专家学者,带着一大批高精尖技术,与东莞企业展开对接。利扬芯片、拓斯达、宜安科技等近20家莞企参加对接。
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介绍东莞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他介绍,2019年全市R&D经费支出289.96亿元,R&D占GDP比重达3.06%,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全省第三(仅次于深圳4.93%、珠海3.15%),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肖铮勇表示,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标志着东莞科技创新由“地方队”正式跻身“国家队”,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与中科院协商形成《中国科学院 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协议》并将于年内正式签订,与中科院形成常态化联系机制,实现东莞与中科院合作里程碑式的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助理研究员贾雷坡表示,自2006年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率先与广东省签订联合基金,成功探索了国家引导地方支持基础研究的新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广东“献计献策”。东莞是广东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城市之一。今天在东莞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展示及座谈对接工作,能有效动员东莞企业、机构对接科学家的主动性,建立对接桥梁的机制,共同推动源头创新。
延伸
“黑科技”抢先看
在本次成果对接活动中,来自全国的高校院所带来一大批“黑科技”,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将助推东莞企业与“最强大脑”连接,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接会上的“黑科技”,南方+带你抢先看:
1、互联网视频内容风控平台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成果介绍:
平台使用人工智能对互联网内容进行自动识别,以深度学习为核心,传统机器学习算法为辅,研究如多模态融合、迁移学习、强化学习、多实例学习、对抗生成网络等前沿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海量的内容安全特征库,对于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中出现的多重问题,实现多风险统一自动检测体系,内容识别算法包括鉴黄、涉政、涉暴涉恐、情感分析、语义分析等30余种AI算法,并支持根据实际需求定制算法。支持数百路并发识别,可按需扩容,具备自学习能力。
产品适用于公安、网安、网信等相关机构,实现针对不同行业或是全网的内容监控和检索,也可实现在特殊时期内对特定目标的监控。整体产品运行流程分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智能识别-智能检索-预警-人工审核。
2、二步相变制备晶须自韧α-Sialon陶瓷刀具材料理论与微观组织设计
主要完成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成果介绍:
高温合金尤其是镍基高温合金是现代航空航天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目前主要采用陶瓷刀具对高温合金进行高速且有效的切削加工,然而这类型陶瓷切削刀具基本被国外垄断。
本项目提出通过分步气压烧结进行相变与形核率的控制,达到诱导晶须α -Sialon 生长,从而制得高致密化晶须自韧α-Sialon 陶瓷刀具材料,实现材料高硬度和韧性兼备,其性能优越。本项目的成功研制,对打破国外垄断,推动我国航空航天的高温合金材料高速有效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3、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及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成果介绍:
团队在无人驾驶领域深耕多年,具备了环境感知到运动控制的完整技术链路,连续十二年参加了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成绩优异。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经多年迭代验证的自动驾驶系统成功移植到转运车、牵挂式重型卡车上。主要技术成果包括:1)支持Windows/Linux系统的自动驾驶软件;2)先进的三维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3)不依赖卫星导航信号的高精度自主定位技术;4)安全可靠的运动规划与驾驶决策技术。车辆检测位置误差小于0.5m,速度误差小于0.8m/s,车道线检测误差小于0.2m,规划频率10Hz,最高时速可达80km/h。
4、碳纳米管冷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成果介绍:
X射线在医学成像、芯片检测和安全检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传统X射源主要采用热阴极电子源,存在响应慢,亮度低、能耗高,体积大等一系列问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团队从高电流密度和长寿命碳纳米管(CNT)阴极材料的核心制备工艺出发,结合精确电子聚焦结构设计、特殊薄膜阳极靶结构、低纹波高压电源技术,以及X射线成像检验系统,在动态真空中实现X射线焦斑尺寸约5μm,阳极电流20μA,阳极电压80 kV,可实现30 fps动态成像效果。
该技术前期已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广东省科技厅等项目资助,基于中科院研发平台,由国内真空电子领域内知名杰青团队进行开发,并在冷阴极电子源、X射线球管和仪器设备方面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市场约1万亿。
5、高端工业视觉表面缺陷检测
主要完成单位:中南大学、湖南讯目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介绍:
主要面向特种玻璃、3C设备(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屏幕缺陷自动化检测流程中的重大难点问题,包括Mura检测、摩尔纹去除、畸变检测、缺陷点线区分和精准测量、异形角提取与边缘弧度检测等。
主要提供各种类型高端工业视觉表面缺陷检测装备,产品及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替代ISRA等国际主流厂商,研发的浮法玻璃缺陷检测仪、手机盖板玻璃缺陷检测仪、汽车玻璃缺陷检测仪、光伏压延玻璃缺陷检测仪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比亚迪电子、彩虹集团和耀皮玻璃等业内龙头企业。
6、高能效智能芯片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大学
成果介绍:
高效内容寻址内存。针对传统内容寻址内存设计面积开销大、搜索能耗高的难点,该成果利用铁电晶体管这一非易失性存储新型器件具有数字二值存储和模拟存储的特性,提出并成功设计出高能效高密度的内容寻址内存。
高效布尔逻辑存算电路。针对传统逻辑电路需要频繁从存储单元读写数据导致能耗性能浪费的内存墙瓶颈,该成果利用铁电晶体管存算融合以及三端口结构的特性,提出并成功设计了两种存算电路的通用设计方法及相关结构。
可编程模块化混合模拟电路芯片。针对满意性问题的数字解法器时间复杂度幂指数增长的难点,该成果利用模拟电路RC模型,将连续时间动力学系统算法中偏微分方程的数学表达映射为电路物理性质,成功设计了可编程模块化的模拟电路解法器。
【记者】吴擒虎
【剪辑】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