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润心、桃李竞秀 ——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建校十周年专访

汕尾教育
+ 订阅

善美润心,桃李竞秀。11月21日,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即将迎来建校十周年纪念日。从2010年到2020年,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在校园建设、办学成绩、校园文化培育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正如校长林放说的,这十年,是学校全体师生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十年,是学校发展的里程碑,更是继往开来的新起点。

近日,南方+汕尾教育频道走进这所汕尾名校,探秘这所学校的发展历程,解码这所学校迅猛崛起的秘密。

青蓝工程 提升教师素养

“当年,华师附中汕尾学校中学部从开工到建成投入使用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校长林放自豪地说道。时间拉回2009年,为提高汕尾市的基础教育水平,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在广东省教育厅、汕尾市委市政府、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师大附中的支持下,华师附中汕尾学校正式动工,按国家级示范性学校高标准施工建设。

在2010年,汕尾这所“民办公助”的学校正式开学,迎来了第一批800多位学生,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毫无疑问,在当年第一届学生的眼中,现在的华附汕尾学子无疑是更幸福的,因为他们享受到了更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条件。走在今天的华师附中汕尾学校校园,教学楼、办公楼、尚智礼堂、生化楼、艺术楼等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充足的各式体育运动场所、科创空间、电子阅览室、地理室、历史室等教学设施功能齐全。学校还因地制宜,制作了宣传栏、刻字巨石、墙壁格言,开辟了学农基地等,校园文化建设处处凸显了传统文化底色,润泽学生心田,努力为学生营造成才成功的人文环境。

学校教师队伍由华南师大附中派驻教师、全国各地招聘的优秀在职教师组成,专业化、年轻化特点突出。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中高级教师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又有学历高、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历经十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拥有了一支平均年龄31岁,朝气蓬勃的师资团队,成为“办好学、创名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人才是一个梯队建设,一旦青黄不接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千万不能低估团队的这种力量。教育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棒接一棒地传递教学理念和方式。如果说只有老教师没有新教师,那也是不行的,老中青结合是最理想的状态。”林放说。

学校打造“高效课堂”和“魅力课堂”,狠抓“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等常规教研,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教学沙龙”、“班主任培训”等校本培训,精心组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交流,通过举办教师技能大赛、课题研究、论文研讨、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等活动,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的新老师善于学习,也愿意付出努力,只要经过我们老带新培养机制的几年培训,之后他们到任何地方去,想去站稳讲台,想去比拼教学能力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林放对学校培养出来的教师队伍非常有信心。

善美课程 厚植学校文化

何为“善美”?林放解释,“善”即培养学生成为有大爱的人,“美”即引导学生去追慕美好。“善美的统一,是人本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人追求的最高层次。在善美的土地上为学生埋下一颗善美的种子,让学生接受有灵魂、有温度、有生命的教育,是我们构建善美课程的初衷”。

林放表示,汕尾华附在传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契合本校生源实际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提供更多选择、更具开放性,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善美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是主干,学校校本课程是枝叶,校本课程服务于国家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

汕尾华附构建的善美课程集“知善懂美”的学科课程、“行善向美”的德育课程和“扬善示美”的实践课程三位于一体。“善美课程建设紧紧围绕育人文化、价值目标、情感体验和综合实践能力来实施,致力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责任意识,坚持以课程为抓手,不断完善不同学段的课程建设。”林放介绍,学校总共开设了18门必修课程、推出23门选修课程,将49个学生社团课程化、系统化且规范化,有7个学科的研学旅行课程,但最代表华附汕尾特色的还是90门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践。“我们始终认为校本课程是构建学校特色、实施全面育人的高效补充,而有个性化特色的课程体系结构,又是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

“善美润心,课程育人,一校一品。善美课程实施以来,广受全校师生和家长好评。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学生竞相参与,乐享其中。”林放表示,现阶段善美课程取得了可喜的开局,学校仍将不断培植、完善、充实整合课程体系,使之更好的助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家校共育 凝聚教育合力

在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创办之前,许多汕尾的家长会选择送孩子去教育发达的广州、深圳、惠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上学。“子女异地上学导致家庭教育缺失、经济压力增大等令家长苦不堪言的问题,让汕尾的家长们迫切希望在家门口就有一所高品质的学校,而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做到了。”林放说,正是家长、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信任,才让华附的品牌在汕尾“接地气”了。

“学校不仅能教书育人,它对汕尾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辐射和推动作用。”林放介绍,2020年秋季开学,在珠三角等地及其他省市回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就读的孩子超过500人,这种回流现象,不仅为汕尾带来了一批优质生源,更是把家长的心也带到了汕尾,他们在汕尾买房,在汕尾置业,在汕尾找寻商机,对汕尾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年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我在汕尾工作的十年间,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长素质的变化特别大。”林放感叹,以前开家长会,家长参与度为百分之四、五十,而现在几乎是百分百,甚至在毕业班,学校需要限制家长的出席人数,避免出现场地座位不足的问题。“学生家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的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升级。他们与学校工作的配合更紧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2015年华师附中汕尾学校获评广东省首批“全国优秀家长学校”。“2016年第一届校级家长委员会正式成立,谱写了学校家校合作的新篇章。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是最让我们欣慰的事情。”林放说,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办学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的理念。恰逢建校十年,学校被选为汕尾市家校合作试点学校之一,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质量、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生态。

观念领先 “搭建”展示平台

“观念领先,步步为先。”林放说,学校的领导者必须时时警惕教育观念不能落伍。十年来,学校领导、教职工团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密切关注教育前沿的新动向,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把办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素质全面、能力多样、人格健全、适应性强”的华附人。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大附中原校长吴颖民在视察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后,曾感慨地说“汕尾分校的办学实践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了校本部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这个评价是对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十年办学的高度肯定。 2015—2018年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单位”、“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纷至沓来,与此同时,汕尾华附学子荣获的“全国最美孝心少年” “全国最美中学生”(连续三届)“最美南粤少年”等称号,也印证了学校坚持以“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

在今年10月底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校运会上,学校将运动会主题与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五十六个民族”为主题的开幕式拉开校运会的帷幕,各班同学载歌载舞,把各民族大团结的情景在校运会上淋漓尽致地展现。“11月是学校的体育月,每年学校都会紧贴时事,专门停课两天举办主题运动会。紧接着的12月又是“青春旋律艺术节”,每年的艺术节也是学校文化活动的重头戏,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生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他们一辈子难忘的记忆。”林放表示,大型的德育活动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参与意识和审美情趣,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华师附中汕尾学校的育人成效也许不会在高考考场上显现,而是在学生进入大学、甚至踏足社会才逐渐展现出来。从我们对历届毕业生的追踪统计数据来看,我们的学生经过学校六年或者三年的素质教育,他们的领袖才能、人际交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在中学阶段培养起来的素质会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林放如是说。

“近年,省内外有许多出彩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成绩之所以‘开挂’,是离不开高强度应试教育的模式。但是,我们不会膜拜这些学校,更不会走入唯高考论的误区。素质教育不等于宽松教育,也不代表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我们更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等意志品质。还是会坚定办学方向,立场坚定地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林放从不担心。

立足粤东 打造南粤名校

建校十年来,华师附中汕尾学校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个别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全力打造学科特色。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心构建“高效课堂”和“魅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的优秀学习品质。

近年来,华师附中汕尾学校的研学旅行和学科夏令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学生在“玩”中成长和学习。学生在研学旅行和夏令营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研修手册,在旅行过程中执行相关任务,完成野外作业。回来后,学生都反馈收获满满。老师们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的集合体,也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办学质量不出彩,百姓不满意你的成绩,对民办学校的生存是致命的。”林放坦言。“两年打基础,三年出成绩,五年上等级,八年创品牌”这是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创办初期定下的八年目标。一路走来,学校先后斩获“广东省书香校园”、“汕尾市一级学校”、“全国语文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学校自2013年有首届高中毕业生以来连续多年荣获“汕尾市高考优胜奖”,高考屡创佳绩,2020年高考更是包揽了全市文理双状元,逐年攀高的中考成绩也在汕尾各学校中遥遥领。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在坚定走素质教育之路的同时,不忘狠抓教学质量,通过革新课堂教学模式,打好“决胜课堂”攻坚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今年秋季,在华师附中汕尾学校建校10周年之际,学校迎来了小学部的开学,初步构建完善了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体系。小学部将传承广州华师附小的办学理念,推行小班制的精英培养模式,为初中部输送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小学毕业生。“如今华师附中汕尾学校正立足粤东,面向全省,全力打造‘南粤名校’,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为汕尾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我们在汕尾办学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林放如是说。

【撰文】肖烨 颜雪妮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