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斗,是日军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党史精读
+订阅

1940年9月上下坪会议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林平、梁鸿钧、曾生、邬强率领下,于1940年10月初挺进东莞大岭山区,恢复东莞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1941年6月10日夜,驻莞城、厚街、太平、桥头之日军长濑大队400余人倾巢而出,兵分两路隐蔽地奔袭大岭山区中心百花洞村,抗日游击队英勇作战,重创日军。百花洞战斗的胜利,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日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战后,驻广州的日军华南方面军头目自称:“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给日军设下埋伏圈

日军此次进攻,采取隐蔽突袭的战术。当驻莞城、厚街、桥头的日军集中奔向大岭山时,中共东莞县委设在莞城、厚街的情报站,当夜向正在百花洞召开民运工作会议的第三大队大队长曾生报告。彼时,政治委员尹林平和副大队长邬强带领领导机关、大队部和第三中队驻大王岭;第二中队驻大环;第一中队驻大沙乡长圳村。曾生得到日军进犯的情报后,立即派人到大王岭村向尹林平、邬强通报敌情,准备战斗。

6月11日拂晓,第三大队在大环发现日军。曾生、叶锋率百花洞抗日自卫队抢占百花洞西南的制高点,同时派通讯员到大王岭向领导机关报告敌情。领导机关决定出其不意地进行反包围,将敌歼灭。于是,邬强率领第三中队和大王岭一带的民兵,赶到百花洞的后山与曾生会合,设立临时指挥部。由彭沃率第一中队从太公岭进至百花洞东侧向敌进攻;符东率第二中队从大环、黄屋向半山靠拢,配合连平自卫队堵截日军向北的退路;邬强、谢阳光率第三中队在百花洞后山一带,从西南方向堵截敌人,并从侧翼支援第一中队。除三路合击日军外,还调各乡抗日自卫队和民兵前来参战。

毙伤敌军五十多人

当日军进入游击队和自卫队的埋伏圈时,第一中队首先开枪。刚刚赶到太公岭制高点的大沙乡抗日自卫队,也架起重机枪支援第一中队。在密集的枪声中,骑马的日军军官及几名日军士兵同时被击倒。日军一时失去指挥,队形大乱,一部分向村子左侧的荔枝园冲去,企图占领制高点,另一部分卧倒在田沟里负隅顽抗。

谢阳光率领第三大队第三中队进入阵地,以重机枪火力支援第一中队作战。在第一中队和太公岭抗日自卫队密集火力掩护下,第一中队第一小队长杨仰仁率本队战士突围日军封锁的开阔地,冲到荔枝园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撂倒一名日军军曹和几个士兵。第一中队和太公岭抗日自卫队占领了荔枝园和百花洞村北角,用火力压住小高地上的日军。

日军被包围后,疯狂反扑,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企图夺路逃命。当天下午,日军两次施放烟幕弹掩护逃跑,反而暴露了目标,被第三大队和抗日自卫队盯住开枪射击。到了晚上,日军收缩队伍,集中在百花洞荔枝园北面的小高地上。第三大队组织小分队及民兵轮流袭扰日军,使日军整个晚上心惊胆颤。第二天上午,日军又组织几次突围,但在抗日军民的顽强阻击下,均没有成功。下午4点多钟,日军从广州、莞城、石龙出动步兵、骑兵1000多人前来救援,被困的日军在炮火和烟幕弹的掩护下夺路逃脱。

百花洞战斗持续了两天,共毙伤日军大队长长濑以下官兵五六十人及战马数匹,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弹药辎重一批。抗日游击队和抗日自卫队共伤亡10余人。战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连平圩举行祝捷大会。

【内容来源】

1.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东莞历史(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171页。

2.《东江纵队志》编辑委员会编:《东江纵队志》,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171页。

【栏目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记者】王聪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王聪 张丽红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佘余
校对 冯志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