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的壮族姑娘蒙美芹2018年底返乡创业以来,通过发挥“村+校”合作优势,在永梅村委会蒙峒村成立专业旅游公司,大力挖掘、推介家乡旅游资源,将“蒙峒古村”打造成为少数民族“农业文化研学旅游+休闲康养旅游”产业品牌,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吃上了“生态饭”。
这是连山永和镇永梅村依托党建“红色引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之一。近年来,永梅村党总支按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实现队伍示范的目标要求,以打造“红色引领,生态永梅”党建品牌为突破点,大力推进“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激发了党建引领活力,美了村子生态、富了村民口袋。
永梅村大力推进“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激发了党建引领活力,美了村子生态、富了村民口袋。黄津 摄
通过粉刷壮瑶八音、壮族歌舞等3D文化主题墙绘的方式展示蒙洞古村壮瑶文化,永梅“蒙峒古村”旅游品牌已逐步成型。黄津 摄
点燃“红色引擎”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永梅村通过强队伍、优结构、强阵地等三大举措,点燃了“红色引擎”,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2021年换届拟撤换人选的情况,该村提前从后备干部队伍中补选2名符合人选条件、各方面条件成熟、综合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为村党总支委员,充实村“两委”班子队伍,确保换届人选充足。
在党总支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永梅村结合实际,将下属4个自然村党支部优化调整为2个党支部,由党总支委员担任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如永梅果蔬合作社党支部牵头,带领村民入股参与种植砂糖橘、鹰嘴桃、大果山楂等产业,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扎实推进产业发展。
永梅果蔬合作社党支部牵头,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果蔬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增收。
此外,该村全面完成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切实管好用好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主阵地,着力将其打造成团结服务群众的便民中心。
今年以来,永梅村政务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73件;延伸党群活动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蒙洞党支部党群活动中心各个功能区建设,努力把活动中心建成促进党群关系的主阵地。
培育“红色头雁”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永梅村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和“青苗培育”工程,把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首要任务。
推动“头雁先飞”。该村逐步建立村“两委”干部人事档案,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台账,现有在册党总支书记后备干部2人,村“两委”后备干部3人,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4人。以“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为契机,充分动员广大符合条件的“两委”干部、聘用干部、后备人选及优秀党员等优秀青年报读入读大专学历班,目前2名党总支委员已大专毕业,有效化解干部学历偏低问题。
促进“群雁齐飞”。该村扎实推进“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建立永梅村大学生和优秀青年人才两本台账,掌握大学毕业生和优秀青年23名,其中有意向回乡创业的有8名,为永梅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如回乡创业党员研究生蒙美芹成立专业化旅游公司,联动村集体入股推动旅游产业,将“蒙峒古村”打造成为少数民族“农业文化研学旅游+休闲康养旅游”产业品牌。
激活“红色细胞”
全面提升基础保障力
为推进永梅村党建示范点的创建,永和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贯彻落实清远市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市统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有序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永和镇建立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干部与永梅村“两委”干部“一对一”帮扶计划,不断提高村党总支“两委”班子综合能力,激活“红色细胞”。镇派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定期与永梅村“两委”班子谈心谈话、组织专业培训等,促使村“两委”干部政治意识有效提升。选派一名选调生担任永梅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协助村党总支书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提升党总支书记履职能力。
在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上,该村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坚持惠民政策由党组织宣传、惠民举措由党组织落实、惠民服务由党组织推动,把党组织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如改造升级乡村旅游公路,拓宽通往永梅村的主干道3.09公里,有效改善了永梅村交通面貌,村民出行更加方便,进一步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致力升级民族村寨建设,如通过粉刷壮瑶八音、壮族歌舞等3D文化主题墙绘的方式展示蒙洞古村壮瑶文化,永梅“蒙峒古村”旅游品牌已逐步成型。
搭建“红色桥梁”
激发党建引领活力
近年来,永梅村党总支与广东财经大学展开“党建合力”战略合作,搭建起党建“红色桥梁”促进村子各项事业发展。
一方面,永梅村党总支与广东财经大学建立“校+村”帮扶模式,将该村作为广财大旅游扶贫定点基地,为永梅旅游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随后,村党总支与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党支部签订党支部共建协议,挂牌成立“广财大乡村振兴服务研究基地”,全力指导永梅村发展旅游业,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邀请广东财大专家教授共同制定永梅村旅游发展规划,力争把蒙洞村建成精致、文艺、浪漫的广东少数民族第一村。近两年,该村共接待各地游客3万多人次。
永梅村党总支与广东财经大学建立“校+村”帮扶模式,为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其次,“引凤回巢”充实乡村振兴人才库。广东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的党员研究生蒙美芹带领4名党员研究生回乡创业,成立蒙峒古村旅游公司,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并进行包装及网上销售,打造出蒙峒古村牌大果山楂干、山楂牙茶、山楂酒和野生蜂蜜等农产品,既美了生态,也让村民富了口袋。
通过镇党委不断强化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直接责任,加强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永梅村发展取得喜人成效,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称号,辖下的蒙洞自然村获得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壮族)”殊荣。
【记者】黄津
【通讯员】练柏娟 唐木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