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创作要如何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特征?专家们这么说……

南方+ 记者

今年6月举办的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的余热尚未散去,11月19日上午,50余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代表及相关领域嘉宾齐聚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上各抒己见。

会议由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主持,与会嘉宾就广东“十四五”时期文学事业发展及繁荣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的意见建议、重点作家重点作品创作情况汇报等主题展开讨论,致力于推动粤港澳三地文学界交流互鉴、融合发展。

省作协副主席、省小作家协会会长李国伟谈到,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期刊和出版社,对当地儿童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少男少女》杂志改版为纯儿童文学杂志后,向全省作家发起呼吁,期待收到更多优秀的短篇小说、童话、诗歌等作品。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澳门笔会副理事长杨颖虹,杨颖虹是一名语文老师,她发现澳门当地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不多,便开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创作。

杨颖虹的作品《“开开”“心心”最重要》讲述了熊猫开开、心心在澳门的成长故事,并通过心心的离世,提出“生命教育”的深度话题。该书由澳门文化公所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了中英双语,以及简体与繁体的版本。“希望内地的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了解澳门的生活。”杨颖虹说。

“离生活太远的古老童话,读者兴趣不大;但仅仅用一般手法所表现的现实题材,也不能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儿童文学作家杨璞来自佛山,致力于用“童话体”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让小读者以“读故事”的方式,感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例如,《你在天空,我在海里》以桂林为背景,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当地的文化知识;《水晶草》更是通过小狗的故事,折射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温暖的主题。这些作品还通过公益基金组织赠送给贫困地区学校,起到积极影响。杨璞希望,这些作品可以唤起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温暖内心、美好梦想。

已经出版了《升旗手》 《二十二张汇款单》等七部现实题材的深圳儿童文学作家吴依薇,则想尝试着书写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现代中国,城市孩子的精神面貌、成长困惑、价值追求等。她认为,大湾区儿童文学创作要立足时代感、现实感、地域感,将大湾区的特征写出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建立起认同感。

茂名市电白区《电白人大》执行主编黄德青则将关注点放在“农村儿童文学”,曾创作有长达40万字的《村童》,却出乎意料地收到了不错的反响。这让他认识到,有情节、有故事性的农村生活,能引起不管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的兴趣,同时,在农村的生活经验、知识,依然为今天的儿童所需要。

来自珠海的儿童文学作家陈维,平时还会创作动漫剧本和儿童文学剧本。“文学作品影视化之后,影响面更广。”陈维建议,将文学、影视、动漫等资源集中,形成文学作品动画化、漫画化、影视化的产业链,拓宽影响。

广州儿童文学作家寻麦则分享到,自己除了创作童书,还办有童话电台,并与有声主播合作在喜马拉雅上分享了许多有声童话故事,播放量达1000多万。“从中还可以直接和孩子交流,每天能收到上百条评论。”寻麦说。

“绘本,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三叶草故事家族创始人李迪说,在小学之前,孩子看的图书大部分都是绘本。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引入实验创作等新“玩法”,以机制创新推动创作。

“儿童文学之重要,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苏毅指出,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感受、发现和捍卫真善美的初心尤为重要,优秀的儿童文学不仅对儿童有启蒙作用,还可能贯穿成年读者的生命始终。苏毅表示,省作协将加强沟通、打通环节,将与会嘉宾的建议转化为切实的办法、政策,逐步形成产业链,实现省内儿童文学的集成创新和繁荣发展。

会议最后,张培忠总结,粤港澳大湾区更加多元,因此更需要坚持正确导向,通过文学作品,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上发挥积极作用。

张培忠表示,省作协将加强同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大湾区各文学组织、各出版社、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的联系,合力把精品力作推向全国。“儿童文学是影响每个人一生的重要文学体裁,作家要有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奉献出来,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扛鼎之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黄楚旋

【摄影】蔡亿生

【通讯员】何小流

编辑 黄堃媛
校对 曾慧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