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这三地发现了黄胸鹀[wú],这种鸟就是东莞人十分熟悉的“禾花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为“极危”物种,在世界上存活很少。
黄胸鹀 摄影:李锐洪
黄胸鹀——禾花雀,一种曾经被人类的舌尖推向濒危的鸟类,不但成为了全世界鸟类保护者关心爱护的物种,它也成为了东莞鸟人们追求记录的目标,这种与稻田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鸟儿,现如今已成为东莞生态环境向善的重要指标之一。
被吃到“濒危”的禾花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候鸟南迁的季节。每年秋冬两季,很多候鸟由北往南迁徙途中停留于东莞,东莞已成为候鸟迁徙的能量补给站。
曾经的东莞是一个鱼米之乡,稻田成片,它是禾花雀每年必经的中转站。城市的发展、稻田面积的萎缩,导致禾花雀的数量一落千丈,如今在东莞已是一只难求。
由于人类的捕杀,候鸟禾花雀越来越少。在我国,禾花雀属于“三有”保护动物。从2014年开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禾花雀从“易危”级别,提升到与大熊猫同等待遇的“濒危”级别。
2014年,东莞林业部门就发出倡议书,呼吁市民“拒食候鸟,不要吃禾花雀”,因为禾花雀现在已由“易危”调升至“濒危”,10年内有可能会灭绝。
桥头、望牛墩、中堂
发现了16只黄胸鹀
为了调查禾花雀,加入保护禾花雀的行列,东莞鸟会加入全国禾花雀调查的行动,11月14日,鸟会成员把目标锁定了三处稻田——桥头荷花基地、望牛墩水稻基地和中堂四乡。
可喜的是,在这三处稻田中都发现了禾花雀,中堂四乡发现1只雌性和1只雄性,望牛墩水稻基地发现4只雌性,而桥头荷花基地,发现有超过10只禾花雀,这可以说是东莞近几年发现禾花雀数据最多的一次。
01.
桥头荷花基地
▲禾花雀 摄影&摄像:渔夫
禾花雀在稻田里落脚,享受温暖的阳光。它们娇小的身躯、呆萌憨憨的表情,被东莞观鸟协会会员摄入镜头里。
▲禾花雀 摄影:李锐洪
▲禾花雀 摄影:朱凤有
02.
望牛墩水稻基地
▲禾花雀 摄影:车高华
▲禾花雀 摄影:方卫东
03.
中堂四乡
▲禾花雀 摄影:郭日莲
以前禾花雀的毛多得飘进鼻孔
南飞的禾花雀数量剧减,这是东莞人有目共睹的。道滘居民吴先生今年40岁,他说,以前捕杀禾花雀现象太普遍了,每逢秋冬季节,不少人到稻田里拉网捕杀禾花雀。禾花雀的卖家也多,都坐在买方住的家门口等着取货。他下班回家经过一些巷子时,禾花雀的毛多得飘进鼻孔。经过这样的滥杀后,禾花雀越来越少了。
最近这些年,东莞林业部门对捕杀贩卖禾花雀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每到秋冬季节,东莞公安局森林分局开展保护野生动物行动,严厉查处捕杀贩卖包括禾花雀在内野生动物的行为。“一些人以为野生动物有补身作用,把目光瞄准蛇、禾花雀、鹰等野生动物。对于这些违法行为,我们严厉查处绝不姑息。”东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禾花雀数量增多原因?
是否东莞稻田面积增加让禾花雀数量增多,还是东莞生态环境变好?抑或是得益于新冠肺炎官方对于捕捉野生鸟类和吃鸟行为的禁止?
这些问题还有待科学地跟踪和数据的分析,但对于禾花雀数量增多事实,无疑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消息,也可以说是所有鸟类保护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成果。
当然,我们最大的希望是通过这样的成果引起大家的重视,让更多市民朋友关注禾花雀的生存空间,关注这个物种的生存情况。
知多点
黄胸鹀 俗称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是候鸟,分布于亚洲东部和欧洲东北部。喜欢在平原的灌丛、苇丛、农田等低矮植物构成的生境中活动,它们常常结成较大的群,穿梭于农田苇丛之间。
黄胸鹀在2004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在2008年被列入易危,在2013年11月1日被列入濒危物种,2017年列入极危,十四年内连升四级,消失速度之快不容乐观。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鹀科 Emberizidae
属:鹀属 Emberiza
种:黄胸鹀 E. aureola
森林分局有关负责人说,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坚力量是基层群众,欢迎大家积极举报非法捕杀贩卖包括禾花雀在内野生动物的行为,举报电话是0769-22223281、110。
来源:i东莞全媒体记者 叶珊,东莞鸟会
编辑:莫凤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