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亲历者说 | 廖秀杰: 印染园区产业集群效应已显现

汕头观察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点击可看  南方+“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专题

点击可看  南方日报特刊40版:牢记总书记嘱托,汕头再出发

1

练江要整治,产业何去何从?这由始至终都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必须衡量的难题。

以汕头市潮南区为例,这里是全球规模最大家居服、内衣原产地之一,企业3000多家,有3个国家级服装专业镇,年产值约600亿元。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练江整治的同时,产业随时都可能受到冲击。

自2018年汕头市打响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后,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练江流域的产业发展如何?从事纺织行业的廖秀杰是一名见证者,也是一名参与者。

“练江流域印染行业污染严重,对环境影响较大,已经到了必须有所改变的时候了。”廖秀杰是一名“织二代”,近年来开始接手父亲创办的潮南创辉煌印染厂。2018年,当地政府号召企业停产入园时,潮南创辉煌印染厂第一个响应。尽管业务必然受到短暂影响,但对于廖秀杰来说,这反而是一次正视行业持续发展的机会。在那段停产的时间里,他经常去外地考察,认为印染企业集中入园是行业大势所趋。

2019年6月15日,廖秀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带着20多名工人和从台湾购买的新型自动化染缸,正式入驻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随后经过半年的调整,到了今年春天,廖秀杰准备大干一场。

在潮南创辉煌印染厂,敞亮的一楼车间大厅里,31台价值约2000万元的新型染缸排列整齐,顶端蒸汽管、热水管等管道已与园区接驳。染色车间自动化率达80%,日产能从原来20吨增长到30吨。

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伴随练江流域印染行业转型升级。杨立轩 摄

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伴随练江流域印染行业转型升级。杨立轩 摄

但令廖秀杰想不到的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人流、物流中断。两年内,他的工厂第二次停产。

幸好,疫情来得快,控制得也快。复工复产后,廖秀杰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以前失去的一个佛山大客户又找回来了,客户登门拜访发现,创辉煌自动化设备比以前更好了,于是欣然下单。另外有4名客户也慕名而来寻求合作。很快,新购的设备开始全速开动起来。

如果说练江整治让廖秀杰发现靠低端走量不灵了,疫情后复工复产的经历则让他明白,向高端转型,走自动化、品牌化道路,产品才有竞争力,发展才可持续。

这个秋天,潮南创辉煌印染厂3个篮球场大小的停车场,每天都爆满。除了来参观的客户,清洁科技和精细化工厂等厂商也纷纷登门。更广阔的产业链条正悄然延伸。

“入园后,上下游企业串门更频繁了。”廖秀杰说,如今园区内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出来,企业转型升级后与上下游对接的可能性增大,机遇扑面而来。

据了解,截至目前,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已有125家企业进驻,66家企业已投产;潮阳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已有51家企业已进驻园区,15家企业投产。计划今年底所有企业投产。

可以预见,在历尽波折、破茧重生的练江流域,纺织印染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策划】严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可

【采写/摄影】杨立轩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