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怀集的“软黄金”!

怀集发布
+ 订阅

丰收季不紧不慢地赶来

奔赴一场属于农民的节庆

金黄万里

稻田飘香

风中弥漫着收获的味道

(大片大片的稻田)

在怀集,有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是省供销社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和怀集县蔬菜产业园。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省供销社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它是2018年8月获批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实施主体11家,总投资20250万元。现在,这里的稻田金黄一片,稻谷已经成熟了。

目前,产业园在大成岗农场建成占地面积30多亩的丝苗米综合服务平台,未来将辐射带动周边9个镇(乡、街道)约1.5万农户种植面积5万亩。

(稻穗散发着光)

十一月,又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每一个产业园实施主体都在忙着收割。随着机械化收割机的引进,农户收获农产品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林文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冷坑镇冷坑村人,他管理着200多亩稻田,主要种植丝苗米。原本在外地打工的他因为种种原因回到家乡工作,从事不锈钢行业,但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看到了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于是,他不想安于现状,便与自己的好兄弟一起投入到家乡的农业建设事业中。

(可可爱爱的稻谷收割机)

林文学每收割一亩稻田,就会增加60-70元收入,目前他管理的责任区还有50多亩稻田没有收割。“今年上半年的收成受连续下雨天的影响减产了,但是下半年天气不错,收成会比以往有所提高。同时,我们在购买化肥农药方面也得到了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的支持。”谈及产业园未来发展规划,林文学表示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捧着的何止是稻谷,也是幸福啊)

马乃尧,是广东新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业基地负责人,他管理着500多亩稻田。“基地主要采用机械化收割技术进行作业,预计在11月底完成收割,全程共计10天左右。”马乃尧说,目前基地有5-6台收割机,操作起来非常便捷。

这次疫情的发生,或多或少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马乃尧表示他们在管理上下足了功夫,产量较往年有所增长,一亩产量有800斤左右。“基地主要生产有机大米,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可怀集丝苗米这个品牌,我们除了保证产品口感质量,接下来还会考虑使用新媒体技术对它进行宣传推广。”马乃尧如是说。

(是收获的喜悦啊)

珍藏每一份收获

也珍惜每一粒大米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

未来会很好,会更好

来源: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暨南大学怀集融合传播小分队

文案:王淑君

采写:王淑君、赵兰馨

摄影:翟建鹏、蔡亚佳、王慧霞、王淑君

摄像剪辑:陈真

编辑:王淑君

编校:邓明奇

审核:李光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