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语发源地、两广门户、
潇贺古道和茶船古道的相汇地,
封开县历史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近年来,
封开县高度重视岭南历史文化的
挖掘、保护、开发、利用,
通过全力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大发展,
走出了一条封开特色的文旅之路。
九曲十八弯一湾一美景
封开是一个山多、水美的岭南特色名城,
西江、贺江在县城交汇,
贺江由北而南,流经湖南、广西、广东,
河道弯曲,两岸风光旖旎,
有着“九曲十八弯,一湾一美景”的美誉。
△梁亮 摄
从封开县城北行约5公里
便能看到“贺江第一湾”。
在这一河段,
江的上下游直线距离只有18公里,
但河道弯弯曲曲,长达近40公里。
近年来,
随着封开县加大了乡村振兴的建设力度,
原本杂树丛生、河崖陡峭的贺江两岸如今美景遍布,
不少景点还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梁亮 摄
封开县大洲镇有一处
新扩建的“龙皇岛码头公园”,
这里翠竹挺拔、绿草如茵,风景秀丽、鸟语花香,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两岸江景尽收眼底,
如今是贺江边最知名的网红打卡点。
△龙皇岛 梁亮 摄
在距离封开县城12公里处的台洞村,
有一个占地面积达1300亩的湿地公园,
这是封开县首个集科普教育、湿地探秘、
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元素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公园内景点众多,水壤交错、百花飘香、静谧悠悠。
△图源 封开发布
紧挨着台洞湿地公园的
是位于励志新村的励志碧道公园。
该村依托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重点打造以“产业观光”为主题的碧道体验段,
建设有格桑花海、励志碧道、竹林沙滩乐园、
竹荪基地、帐篷营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特色景点,
并有地道美食街、精品民宿、临江垂钓等旅游配套服务。
△郭建光 摄
南粤古驿道一段一历史
2016年以来,
广东省高度重视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
逐步推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行动计划”。
2020年,根据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省自然资源厅将潇贺古道(封开段)
纳入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
省体育局将封开县大洲镇列为
2020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站点之一。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以“体育+文化+旅游”的方式,
融合“全民健身”“乡村振兴”“生态保护”
“历史文化”等元素,全面展示了封开特色,
助力封开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促进肇庆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全力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今年4月29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
《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其中“肇庆廊道源流历史文化游径”路线上榜。
这条路线位于粤桂两广接壤带,
包括封川古城、广信文化园、古广信码头、
北回归线标志塔、大旺村粤桂边区革命遗址、
潇贺古道村落、龙皇岛茶船码头、茶船古道村落、
西畔明清建筑群、泗科两广农贸集市等景点景观。
△谢厚灿 摄
历史文化游径指的是能够有效串联一定区域内价值突出、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游憩通道,包括沿袭历史线路的陆路和水路,以及沿线重要的文物遗产和自然资源景观。肇庆廊道源流历史文化游径的上榜,是封开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
△封川古城 谢厚灿 摄
封开县在全力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工作中,
因地制宜调整完善了自身的“创新创建模式”。
在自然生态及乡村旅游方面,
“封开贺江奇景生态游”成功入选
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东畔村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按照“灵魂在水,根在文化,生命力在产业,核心在美丽,持续发展在开放包容”的理念,将“陆道、水道、碧道、绿道、赛道、古驿道”六道融合,以路为廊、以水为链,串点连线、以线带片,系统布局示范带各项规划功能。
△图源封开发布
同时盘活资源、巧借山水,以“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为目标,赋予各村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独特内涵,按美丽宜居村标准打造13个重要节点,扶来、励志新村、西畔、东畔、上律打造特色精品村。
在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基础上,
封开县大力开展绿化美化专项行动,
在贺江沿线建设风景长廊,
完成了20多公里公路沿线节点美化绿化,
打造集健身锻炼、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梁亮 摄
目前,封开县正在与岭南集团、
华侨城卡乐农业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建设旅游景区。
岭南集团进一步加大了对
素有“广东小桂林”美誉的龙山景区升级改造力度,
龙山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封开龙山景区 谢厚灿 摄
封开县加大投资力度,
完成了大斑石、千层峰、广信文化园、
台洞湿地公园、励志新村公园、
龙皇岛公园景区旅客中心、旅游厕所、
停车场、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景物改造提升工程。
△广信塔古洪钟长廊
除了景区升级改造外,
封开县还通过高标准建设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
重点推进扶来旅客接待中心、
大洲镇农旅小镇等项目建设,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
引进发展特色民宿和星级农家乐,
打响贺江碧道画廊品牌。
△梁亮 摄
未来,封开县
将充分发挥粤语发源地、广府文化发祥地
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高标准推进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
打好“贺江碧道画廊”招牌,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加快形成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养生、
互动体验等差异互补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资料来源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编辑 叶咏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