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云浮都杨镇和天堂镇入选这一省级试点名单?邀请您来解答

南方+ 记者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地区名单》,其中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新兴县天堂镇正式入选省级城乡融合试点地区(中心镇)

为什么是这两个镇?

“紫色天堂”:多项创新举措促进城乡融合

天堂镇位于新兴县西南部,地处新兴、云安、阳春三县(市)交汇地带,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距新兴县城36公里,汕湛高速公路、三茂铁路、国道G359贯穿全镇。全镇辖5个社区、17个行政村,总面积133多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多人。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已决然天堂镇担负“以镇带村”任务走在前、实干到底的使命。

☆增强城镇产业辐射带动力

近年来,新兴县天堂镇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持续推进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特色产业乡镇。其中,天堂镇积极响应省市县“粤菜师傅”工程的号召,立足本地实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走一条以产业带动“粤菜师傅”发展的路子

据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天堂镇做移动餐饮的人特别多,从三三两两组队为镇内各村操办各种宴席,到后来组成各种移动餐饮团队,根据主家标准,自备桌椅凳子、棚架、锅灶碗盆,并承担食材、煮菜、做饭、洗碗等全套酒席“一条龙”服务,至今已经形成一项完整的产业。

目前,全镇总计有25家移动餐厅,平均每条村至少有一支移动餐饮团队,培养厨师1000多人,带动了镇内3000多人就业,其中带动贫困劳动人口100多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区村的辉格移动餐饮,年产值约1000万,带动镇内约200人就业,服务范围涵盖云浮、肇庆、佛山、广州、深圳等广东多个地市。

此外,天堂镇还提出“天堂小镇”项目及全域旅游规划,整合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资源,以农村旅游度假村这种生态旅游为特色开发建设,带动天堂镇经济和就业的发展。其中,天堂镇朱所村是住建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连片推进村,国家、省、市、县均非常重视该村的建设,优先发展,且主要资金和资源向该村集中投放,以该村为核心区的“天堂小镇”项目,一期投入5000多万元,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并重点打造了三庙口、李务本堂、将军巷(李耀汉故居景点)、天字码头、天紫植物科普园区、朱所名灶等重要旅游节点,乡村旅游已成规模。

☆补齐公共文化短板

以服务农村老人和儿童为主要对象,解决农村居家养老和学生放学后90分钟的“管理真空”问题,天堂镇在天堂公园内新建天堂镇家庭服务中心和在天堂文化宫升级改造成为天堂镇青少年宫

升级后的天堂镇青少年宫将集图书借阅、兴趣培训、“四点半课堂”、电子阅览等功能于一体,为天堂镇青少年提供一个课余学习知识、展现自我个性的社区配套教育平台。天堂公园升级改造为天堂生态湿地公园,保留原有文化底蕴,扩大公园建筑面积,打造一个集生态科普、农事体验、康体娱乐、艺术摄影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城镇居民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与天堂镇青少年宫形成“一老一少”的配套公共服务体系,为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体提供了一个养“老少”乐、休闲游玩、康养健体、学习提升的公共多样化服务平台。

为解决农村老人们“吃饭难”的问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健康安全营养的膳食,天堂镇在朱所村文化广场集英楼内打造了一间朱所村爱心长者食堂,于2019年6月投入使用。该食堂主要是村委管理,村内志愿者运营模式。目前,长者食堂共有志愿者20名,由村内的党员、村队长和热心群众组成。他们负责食堂的煮菜、配餐、洗碗等工作,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志愿者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据悉,目前,朱所村60岁以上人口有668人,其中80岁以上有138人,朱所村爱心长者食堂的成立可以初步解决村中长者的用餐需要。在朱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该服务逐渐扩大到整个内洞片区。

☆“微网格”治理服务

天堂镇坚持“一统揽、两作用、三联系、四超前”,推动基层力量下沉,优化整合行政资源。将镇域22个村(社区)整合为镇村治理一张网,建立22个中网格、186个小网格、35个微网格,实行“一张网”统筹施策揽全局,通盘规划、合理分配调度,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微网格”治理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天堂镇在朱所设立了“微网格”服务工作站,同时也是“微网格”服务积分超市。借用朱所垃圾分类积分制的成功经验,为朱所村以户为单位建立起参与“微网格”服务积分表。鼓励“微网格”内群众参与到“微网格”治理的“五微”中,无论是上报安全隐患、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或者参加宣传活动,都在积分卡上登记相应积分,每个月可以凭借积分卡到兑换点换取生活小礼品。

通过小礼品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到“微网格”服务的协同共治中,鼓励人人都是“微网格员”。同时,加强整合网格内志愿者、“五老”、乡贤、社工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广泛、持续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共治活动。建立起以网格长+专业网格员+联络员的社会协同共治的格局。

都杨镇:充分利用资源创建美丽乡村

都杨镇现辖区内有都骑、杨柳2个社区和仙菊、降水、六合、山口、三合、洞坑、榃容、桔坡、联合、大播、石巷、蟠咀、降面、西坑、都友、官坑、珠川、南山、大乐、金鱼沙20个村委会,全镇总面积25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6万人。面积之大,人口较多,又因便利的交通枢纽、丰富的特色资源,其城乡融合的课题有了坚实的承载力

☆江边城镇,交通便利

都杨镇位于云安区东部,西江中游南岸,东接肇庆市高要大湾镇,北临西江黄金水道与肇庆市高要禄步、德庆悦城隔西江相望,南连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河口街,西与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相接,镇内水陆交通方便。

陆路交通方面,连接新老城区的快速公路云浮大道(新城快线)一期已实现通车,汕湛高速公路清云段已正式通车并在都杨设出入口,南广高铁穿境而过并设有云浮东站,河杨公路自324国道始,经镇中心直达都骑码头,并与广梧高速公路河口段相连;西江新城内部规划“六横五纵”主干路网已初步形成,中央商务区、“云谷”等重点区域路网工业一路、工业三路、清云高速等建设基本完善。

水上交通方面,拥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及长达37公里的西江河岸线有30公里适宜建港口码头,常年可停泊千吨的船舶,现已建成的有都杨杨柳客运码头、都骑码头、煤码头、水口渡轮码头等,水上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活化利用资源带动产业发展

都杨镇资源丰富,农业产品有稻谷、冬瓜、玉桂、柑桔、竹笋、火龙果等,其中杨柳大冬瓜,属市农业名牌产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有铁矿、花岗岩、高岭土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中共三罗旧址”、守纪堂等建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风光旖旎的大洞水库、珠川河滩等。

一方面,巩固发展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新兴产。进一步巩固玉桂、沙糖桔、都杨黑皮大冬瓜等传统种植,稳定玉桂种植面积约1.3万亩、沙糖桔约3000亩;积极培育发展仙菊紫心番薯、仙菊火龙果、榃容百香果、石巷蔬菜基地、珠川星耀公司养鸽场、六合村南药基地等新兴产业。促进降面村700亩笋竹种植基地稳定发展,桔坡兰塘250亩发财树基地逐步完善,长势良好。同时,与温氏新大地公司合作建设的养殖基地已完成土方工程,进入棚房搭建阶段。

另一方面,探索开展“农业+生态旅游”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契机,探索以“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湾边西江渔村风情游、仙菊火龙果基地体验游、大乐生态山水游正在形成初始业态。同时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产核资年度工作按时完成,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顺利推进。

☆融入新区、创建美丽乡村

深化推进征地拆迁,积极参与、融入新区发展。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征地至今,新区共征收土地达57601亩。其中,2016年初以来,云安都杨片区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完成征地3808亩,征地拆迁主要涉及都杨镇14个村委约300多个村队(组),确保了碧桂园、宝能、光大、华立、保障房、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云谷”、新城快线一二期、汕湛高速、东部快线、西部快线等二十多个项目顺利建设。2019年,都杨片区指挥部负责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新城快线二期、强盛路东延段、华润西江电厂、黄金珠宝智能制造、广州港等25个项目征地拆迁任务。

创建美丽、生态宜居的乡村。全镇列入乡村规划自行编制的12个行政村,共86个自然村,其中一类村26个,二类村58个,三类村2个,已全部完成规划修编工作。同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在将全镇22个村(居)委和3个圩镇保洁全部纳入环卫服务项目,实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撬动,进一步在全镇农村推行村庄保洁制度和保洁费用筹集,全镇有42个自然村共聘请了107名保洁员,实现保洁制度常态化,村级共自筹保洁资金60多万元;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和“厕所革命”加快推进。

据统计,2019年,共有降面、榃容、大播、石巷、珠川、降水等村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开始动工建设,进度加快。“厕所革命”方面,全镇三季度共完成户厕改造190户,无害化卫生户厕率达98.99%,改造建设卫生公厕25座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杨金凤

【通讯员】胡碟 梁赞勇

编辑 南南
校对 黄买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