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
1880年11月12日,陈垣出生于新会石头乡富冈里(今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他知识渊博、教书育人、赤诚报国,被毛泽东主席称为“我们国家的国宝”。
140年后,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研究所联合主办的
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陈垣后人及一众专家教授齐聚一堂,
忆先辈、传精神。
△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活动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刘家和,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饶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陈垣先生孙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智超等出席开幕仪式。蓬江区相关负责人带队到京参加活动,并展示了家乡推动陈垣文化开发利用的最新工作成果。
昨日,
《江门日报》A03
对此进行了整版报道↓
蓬江区推动陈垣文化
开发利用的工作成果展示↓
活动为期3天,除分小组进行研讨外,还举办了“宾主均高士,门墙多俊彦——陈垣及其友朋弟子书法书札及学术成果展”。记者择取其中3个声音,回溯陈垣一生。
△陈垣书法立轴。
谈教学:诲人不倦
“芬芳桃李人间盛,慰我平生种树心。”1962年,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成立60周年之际,陈垣以《今日》为题赋诗明志,道出了他毕生树人的心声。彼时,已是82岁高龄的他,仍坚守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三尺讲台之上。
△1952年,教育部任命陈垣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公告。
陈垣的教学生涯长达74年,担任大学校长46年,直至逝世前仍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一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他讲授课程数十门,课时近万节,直接教过的学生上万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教育工作,将他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代代相传。这样的经历在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1957年9月1日,陈垣(右)与在篁庄小学教书时的学生欧阳锦堂在北京相聚。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董奇:
陈垣先生在讲台辛勤耕耘70余年,先后长期担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一生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为北师大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在多年的从教事业中,陈垣先生倡导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使一大批学生受益。
陈垣先生一生高扬民族气节,坚持将爱国主义贯穿于大学教育中,将爱国基因深化到北师大的人文血脉中,代代相传。
陈垣先生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始终为新中国的师范教育事业呼吁奔走,用毕生精力塑造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书写了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大爱情怀。
陈垣先生学养深厚,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成绩,学术影响扩展至海内外。他数十年如一日,研究事业广阔精深,在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学等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北师大历史学科的创始人,他秉持中国传统的根柢之学,融合目录学、校勘学、历史年代学等,博通与精专结合,历史与史学并重,考据与经世相融,为北师大历史学科的贯通和会通之学奠定了基础,深刻塑造了学校历史学科的学术品格。
谈读书:藏以致用
“我如鱼,书如水。”——这简单的六个字出自陈垣先生之口。
陈垣一生挚爱读书,也是中国近代藏书大家,自少年时代就开始有意识地积累书籍,经过数十年收藏,积累藏书达42000册,内容涉及宗教、文学、历史等众多门类。
他6岁跟随父亲去广州读私塾,开始读“四书五经”,13岁开始读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陈垣少时所读书籍。
1913年,陈垣到达北京。他充分利用北京藏书丰富这个有利条件,读了许多在广州读不到的书。他曾这样写道:“在粤遍找十年无有者,《上谕八旗》及《旗务议覆》,均入京后才得之。”特别是1915年从承德移贮京师图书馆的文津阁《四库全书》,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这对他日后的史学研究工作很有帮助。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饶权:
陈垣先生与国家图书馆渊源颇深。1922年,陈垣先生曾以教育部次长身份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国家图书馆前身),之后也多次参与国家图书馆馆务的管理工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馆务发展、藏书建设、文献整理作出巨大贡献。
陈垣先生逝世后,其一生珍藏的逾4万册藏书悉数入藏国家图书馆;陈垣先生的手稿后来经过其子、著名历史学家陈乐素和其孙、著名宋史学家陈智超先生整理后,也捐献给了国家图书馆,用于服务社会公众。
陈垣先生讲究藏以致用,其藏书中相当一部分是他仔细阅读并认真批校过的,留存于这些藏书眉端行间的批注校正,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史学修养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陈垣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近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征程中兼有崇高理想与务实精神的建设者与开拓者。
谈爱国主义:赤诚报国
“我没有理由离开北平,我要留下来和青年们一起看看这新的社会究竟是怎样的。”1949年4月29日,北平解放前夕,陈垣向胡适写了一封公开信,发表在当年5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这封信是一篇重要的文献,也是陈垣告别旧社会、拥抱新时代的勇敢宣言。
20世纪初期,陈垣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曾经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与友人创办《时事画报》《震旦日报》等报刊。
△1905年,陈垣与潘达微、高剑父等在广州十八甫69号创办《时事画报》。
抗日战争期间,陈垣坚守北平,继续任辅仁大学校长。他多次拒绝日伪政府的拉拢邀请,并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辅仁大学及其附中成为沦陷区唯一不悬日伪旗、不读日伪奴化教育课本的学校;还撰写《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净记》等以古喻今、贬奸扬忠的论著,显明“划忠奸之界,肃春秋之义”。
△1940年,陈垣在辅仁大学校长室办公。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多次派飞机接他去台湾,他却坚持留城,等待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兼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59年以79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
陈垣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富强的渴望是十分真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他由衷爱戴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55年,当他听说65岁的清华大学副校长刘先周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消息时,他给弟子的信中表达了自己无限的羡慕之情。1959年1月28日,79岁高龄的陈垣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政治归宿。
在新中国,陈垣先生以空前的热情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充分说明他对于党的领导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肯定和期待。
蓬江区传承“陈垣精神”
进一步保护和开发陈垣故居
陈垣先生早年便离开家乡,其间除曾回篁庄小学教书外,再无缘服务桑梓。但其对家乡的风情、古迹、山河、人物始终充满怀恋之情,这份感情主要体现在他的四首忆乡诗中:《题胡金竹先生草书千字文》《汉姪书来知询虞八叔及耀东大兄近状以此寄之》《寄汉姪石头》《寄汉姪太祖祠》。
△《陈垣全集》所录的四首忆乡诗。
1930年,为方便路人休息、避雨,陈垣和其族人建议在通往江门和棠下的公路(石头段)建造避雨亭。避雨亭建成后,建亭缘由、捐助人、倡建人姓名等皆刻于亭内石碑上。
1932年,新会士绅拟重修《新会县志》,于1933年成立新会县修志委员会,另设修纂委员会,函聘陈垣为总纂。陈垣起初以责任重大且未能离校一再坚辞,经县修志委员会多次函请,最后决定陈垣“无须长川驻会”,他才接受聘任。
△新会县修志委员会会议记录。
受聘后,陈垣满腔热情,先是介绍黄霄九担任收掌员,然后撰写修志提纲,修改《采访征例》,而且在信函中提出了很多修志意见。但后来,陈垣得知修志经费不足,访员成效甚微,特别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朋比为奸,如此修志必将一事无成,遂坚决辞掉了总纂职务。
△1933年5月,陈垣接受聘任并对修志提出意见。
陈智超曾说过一段话令人动容:
“我的爷爷一生都怀念家乡。他要求在北方长大的子孙,特别是男孩,一定要学说白话。在他晚年著作《通鉴胡注表微》中,多次提及‘发生在我的家乡’的崖门海战。他还写有多首忆乡思乡的诗,诗中提到‘棠下墟期三六九,先生故里幼常游’‘十年不到古冈城,记否邻庵念佛经’等。”
这份桑梓之情
直到今日仍在延续。
2017年,陈智超回到蓬江,出资设立“陈垣奖学金”,至今已奖励了30名优秀学子。
△蓬江区举行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9周年语言艺术大赛暨颁发“陈垣奖学金”活动现场。
家乡人民
也一直铭记着这位时代巨擘。
为传承“陈垣精神”,近年来,蓬江区把陈垣文化开发列为重点工作。
目前,蓬江区正努力打造陈垣读书品牌,完成了15家陈垣书屋(自助图书馆)和1家“陈垣励耘书吧”建设;连续四年举办纪念陈垣先生诞辰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超过1万人,举办纪念陈垣先生诞辰系列活动已成为蓬江区长期坚持开展的文化品牌工作。
△陈垣书屋深受读者欢迎。
接下来,还将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好陈垣故居,计划把陈垣故居打造成以“名人故居、国学文化、民族精神、社会道德教育和爱国爱党主义教育基地”为主题,融合展陈纪念、研习教育、休闲观光、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特色景园综合体。
“陈垣先生一生刻苦治学、立志学术、热爱祖国,值得后辈敬仰与学习。”
△陈垣故居被完好保存下来,成为蓬江区和江门市重要的和爱国爱党主义教育基地。
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
今年11—12月,
蓬江区将举办包括学术交流会、图片展、
专题报告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日前,
由江门市委组织部、蓬江区委组织部
共同制作的纪录片《“国宝”陈垣》,
在棠下镇石头村陈垣故居开机。
记录片制作团队将在北京、广州及江门市蓬江、开平等地取景,深入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江门陈垣故居、江门华侨博物馆、江门党员电教中心等地进行拍摄,力求客观、真实地还原陈垣先生的生平事迹,向观众展示陈垣先生与时俱进的政治站位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
陈垣生平图片展
在蓬江区博物馆开幕
陈垣生平图片展将持续至11月27日,并将于11月30日至12月30日期间,到鹤山市博物馆、开平市博物馆、恩平市博物馆,新会区博物馆进行巡展。
接下来还将有
↓↓↓
蓬江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
系列活动预告表
1.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弘扬爱国心 奋进新时代”专题报告会
时间:2020年11月19日(待定)
地点:蓬江会堂
内容: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周少川就陈垣先生生平、学术理论等方面作专题报告《陈垣:20世纪杰出的史学家和教育家》;播放主题视频《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 传承爱国爱乡、严谨治学精神》
2.“蓬江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语言艺术大赛” 暨颁发陈垣奖学金活动
时间:2020年11月22日
地点:江门市文化馆大剧场
内容:比赛以弘扬陈垣先生的敬业兴教爱国主义精神,歌颂“最美蓬江人”“战疫先锋”“抗疫模范”,赞美新时代蓬江文明新景象等为主题,由参赛选手通过演讲、朗诵、主持、相声、小品、快板、双簧等形式展示蓬江区市民的文明风貌和进取、积极的时代风采。
来源:综合江门日报(策划/张茂盛 文/图 刘淑君 罗霈 胡晴晴 梁永超)、蓬江发布,历史资料图由蓬江区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叶隽毅
点收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