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赏祠堂古韵,享文化新风”——2020年三水区“祠堂+文化”主题系列活动首场活动走入西南黄竹坑村黎氏宗祠。即日起至11月29日,三水将开展10场“祠堂+文化”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将非遗扎染艺术、彩绘灯笼、屏风绘画、古琴培训、梅花剪纸、门神木版画、兰花栽培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送入七镇街“祠堂+文化”示范点。
走入古祠领略古祠文化、在古祠堂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11月14日,20组亲子家庭走入西南街道黄竹坑村黎氏宗祠,在文旅讲者的带领下深入黄竹坑村,感受当地浓厚的古祠文化和岭南古村风采。不少成员纷纷用手机拍下自己眼中的“最美祠堂”。
主办方还邀请了专业创意艺术老师现场分享传统的扎染艺术,带领全体亲子家庭成员感受围巾扎染的乐趣,共同体验扎染艺术的非遗文化魅力。最后,20组亲子家庭还到田美时光生态园打卡游玩,感受乡村振兴魅力。
亲子家庭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开展非遗扎染艺术创作。
据悉,这是“赏祠堂古韵,享文化新风”—2020年三水区“祠堂+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接下来还将在西南黄竹坑村黎氏宗祠、乐平大旗头村郑氏宗祠等10个具有代表性的祠堂举行,覆盖七镇街。
本次活动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作为三水深化“祠堂+文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系列活动由各镇街“祠堂+文化”示范点结合群众需求“下单”,主办方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按需“配送”,依托各“祠堂+文化”示范点将优质文化服务送到基层一线,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纷呈,包括古村参观、体验手工扎染、孝文化亲子绘画、彩绘灯笼等,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三水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活动参与者参观乡村振兴示范点。
三水区“‘祠堂+文化’——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文化发展样本”于2019年初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进一步探索区域内“祠堂+文化”发展路径,过去一年多来,三水在七个镇街打造了30个“祠堂+文化”示范点。
据统计,自开展“祠堂+文化”创建工作以来,通过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整合区镇村三级资源,三水共举办文艺演出、展览、公益讲座、流动图书馆、公益电影播放等各类文艺活动近20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10万人次。
如今,这些“祠堂+文化”示范点逐渐成为三水区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新时代先进文化传播阵地。上个月,该项目在中期督导中受到省调研组充分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展示“祠堂+文化”创建成果和三水乡村振兴成效,本次活动还将向活动参与者征集优秀摄影作品,计划汇总编印一本“祠堂+文化”图片集,派发至30个祠堂、相关部门和旅游行业窗口单位进行展示宣传。
三水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整合各级文化资源,依托各示范点将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到农村,进一步发挥祠堂立足基层第一线、联系群众面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特征,丰富三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实现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进一步讲好“祠堂+文化”的故事,讲好乡村振兴的故事。
■相关
“祠堂+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安排
1、西南街道黄竹坑黎氏宗祠 非遗扎染艺术 11月14日
2、乐平镇大旗头郑氏宗祠 孝文化亲子绘画 11月15日
3、乐平镇尹边曾氏祠堂 彩绘灯笼 11月15日
4、芦苞镇长岐卢氏大宗祠 古琴+书法 11月21日
5、芦苞镇独树岗蔡氏大宗祠 屏风绘画 11月21日
6、南山镇文坑戴氏宗祠 古琴、梅花剪纸 11月22日
7、大塘镇连滘罗氏宗祠 门神木版画 11月22日
8、西南街道江根岁松陆公祠 松果彩绘 11月28日
9、白坭祠巷村陈氏大宗祠 兰花栽培 11月28日
10、云东海伏户村邓公祠(小明星纪念馆) 扇面画制作 11月29日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通讯员】陈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去南方+听新闻
此刻你的心情:
打开南方+,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