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面对面③丨为职业教育提供“广州铁职院方案”

广州教育
+ 订阅

  “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蓝图已经展开,未来大湾区将建成“一小时生活圈”。作为广东省唯一的轨道交通类公办高职院校,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州铁职院)近年迎来快速发展良机。

  去年底,

  广州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

  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双高计划”建设近一年,

  广州铁职院取得了哪些成果?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近日,广州铁职院副校长王亚妮

  谈了她的看法。

  Wang Yani

  王亚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王亚妮,女,汉族,1967年3月生,湖南攸县人,电气工程专业教授,企业高级培训师,全国铁道职业教育铁道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高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首届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全国轨道交通行业教学名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98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电气化专业。2001至2019年,历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轨道交通学院院长、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等职。2020年1月起,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1

  谈“双高计划”建设:

  中长期目标是将专业群建成国际知名职教品牌

  记者:您兼任广州铁职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而正是这个学院牵头国家“双高计划”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建设项目,可以说,您对学校的“双高计划”建设情况如数家珍。请问学校在“双高计划”建设上有什么部署?

  王亚妮

  去年,“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我们肩负的责任更重了,因为这是唯一以该专业命名的国家专业群,可以说,未来这个专业群如何发展,需要我们去引领带动。

  我们的近期目标是:2023年,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整体水平保持全国“头雁”位置;为国内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广州铁职院方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在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

  我们的中长期目标是:2035年,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成为国际知名职教品牌;在国际上拥有较大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话语权,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院校。

  记者:“双高计划”建设启动近一年,学校取得了什么成果呢?

  王亚妮

  学校的日常工作及重点项目建设以“双高计划”建设方案为主要指引,正在按部就班开展。启动近一年来,学校教学工作开启了以专业群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系列工作,取得了国家级7类100个(项),省级8类20个(项)标志性成果,完成了25%的建设任务。

  在我看来,其中最难得的成果有两类:

  第一类是推动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工作。2019年,在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铁道行指委)的领导下,我们牵头完成了我国《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建设指导标准》的修订和研制工作,已经公开出版,对指导和管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标准形成后,我们通过铁道行指委、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学生竞赛、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等平台和活动,在全国推广应用;其次,通过服务中国高铁让中国教学标准走出去,我去年和同事们去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教学,进行了走出去的有益尝试,经过亚吉铁路等海外项目,证明我们的标准能很好地应用于当地员工工作、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

  第二类是以“三全育人”“三教改革”为内涵而凸显出来的成果。广州铁职院的学子参加今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部进入了2020年的全国决赛,这些都展现了广州职业教育的实力水平,反映了“双高计划”建设的成效。

  2

  谈人才培养: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将“三教改革”落到实处

  记者:近年来,广州铁职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王亚妮

  教育是有规律的,广州铁职院不折不扣地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将“三教改革”落到实处、细处,而且长期坚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校46年以来,我们坚持专业设置与轨道交通产业需求对接,比如今年我们新增了“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构建了“实践导向、模块化结构、岗课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第一,在教学设计及教法上,以实践为导向实施项目、任务式教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情景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AI+大数据个性化学习平台开展教学;第二,在课程及课程团队方面,实施模块化、结构化,注重将岗位需求、课程内容和技能证书要求融通;第三,在教材方面,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新形态教材。

  我认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是需要有两个场地的,除了学校培养,还应有企业培养。广州铁职院和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校企衔接得非常好。

  记者:广州铁职院近年来在学生实训方面有什么大动作?取得了什么成绩?

  王亚妮

  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学校以生为本,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德为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技为根,全面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健全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两年,在广州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实训基地,可以实现轨道交通“车、机、供、工、电、辆”(即铁道运输、铁道机车、铁道供电、铁道工程、铁道信号、铁道车辆)的大联动演习和实训。

  实训基地将通过一定的形式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全面开放。欢迎各界朋友来广州铁职院体验驾驶高铁的奇妙。

  3

  谈职教认同:

  高级技师比肩高级工程师

  记者:现在社会上“教育焦虑”蔓延。一些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误解,担心孩子没有考上本科就没啥前途。广州铁职院每年都有不少超过本科线的学生报考。对此,您如何看?

  王亚妮

  对于教育焦虑蔓延的现象,我们将积极作为,用心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对职业教育的认同,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一些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误解,也与我国传统观念有关,传统观念认为技能比技术简单,技师比工程师低下。但是,制造强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技师比工程师的收入和地位都还要高,技艺精湛的高级技师也可以是科学家。现在,在国铁集团、广州地铁等大型国企,高级技师的住房、收入待遇等已经比肩高级工程师了,技能竞赛优胜者的奖励非常丰厚。

  对于吸引优质生源就读广州铁职院,我们非常有耐心和信心。一方面,学校的行业优势、工科优势非常明显。广州铁职院起源于铁道行业,服务轨道交通行业,整体就业率非常高。今年8月,学校的就业率达到95.8%,在国铁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大型国企的就业率、订单率均高于65%。有大量优秀学子,把自己的母校介绍给亲朋好友,每年招生时都有不少超过本科线的学生报考。

  学生在广州铁职院成长成才、学有所成,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从基层成长起来。我的学生徐志标,2009年毕业于铁道供电专业,2014年就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徐志标这个班还有个叫邓志灵的毕业生,现在在广州地铁工作,获得了“新誉杯首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和“广州市技术能手”称号。

  现在,高职学生的深造路径也进一步拓宽了。目前,广州铁职院已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韶关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嘉应学院合办了本科专业。

  4

  谈就业:

  今年8月底,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86%

  记者: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但您刚才提到,今年广州铁职院毕业生就业成绩很亮眼。为何学校的就业工作上能做得这么好?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王亚妮

  截止到8月31日,广州铁职院2020届毕业生参加就业人数2705人,已落实就业人数2593人,就业率为95.86%。

  就业工作,我们学校由书记、校长亲自抓,一周一报,体现为“三高”和“三心”。所谓“三高”,就是学校办学的高度社会责任心、专业设置高度契合产业发展、各级单位高效执行党委决定。所谓“三心”,则指推动就业工作用爱心、细心和耐心。

  5

  谈新校区:

  已有三栋楼封顶,计划2022年6月投入使用

  记者:广州铁职院已经在广州科技教育城建设新校区,请问新校区建设有何进展?

  王亚妮

  广州市政府投资总额17.3亿元、占地面积近800亩的广州科教城新校区已于2019年11月全面动工,计划于2022年6月投入使用。

  目前,新校区的三栋楼已经封顶了,其中包括两栋学生宿舍、一栋食堂。新校区建成后,学校办学条件将进一步优化。

  6

  谈从教生涯:

  从不想做老师到热爱职业教育

  记者:您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广州铁职院从事职业教育,一干就是31年,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是什么让您一路坚持下来?

  王亚妮

  1985年我上西南交大时没有考虑当教师。毕业分配到广铁集团时,我也以为会做一个工程师,没想到被分配来广州铁职院当老师。我第一天来这里,发现当时的校园环境还不如我就读的攸县二中,非常沮丧,就提出不想教书,可是被领导拒绝了。也许你们不相信,当年来学校,没有汽车,必须坐船,我就这样坐了近10年的船来学校。我们这代人能吃苦,教书苦中有乐,我也就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31年。

  现在,经我直接授课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超过了5000人,我还长期担任铁路企业的培训教师,结识了许多企业朋友,他们之中有些(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成了我校的兼职教师。随着当老师的时间越久,我发觉自己越来越热爱这个专业,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

  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我总结了几个原因:一是被那些一辈子献身职教事业的学长、同事们感动;二是发现职业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扶贫教育,它可以帮助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就业,从而帮助整个家庭;三是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给了我们希望;四是教师越来越受人尊重,职业认同感越来越高;五是热爱专业,拥有一个好的专业团队,不断创新挑战自己,能够及时化解职业倦怠问题,享受职业的快乐。

  教育名家面对面

  教育名家面对面①丨独家揭秘!如何把更多名校资源送到你家门口

  教育名家面对面②丨让成功经验和优秀老师到最有需要的地方去

  文字、图片:广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