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湾区专家谈③|保持开放文化特性 建设珠澳文化走廊

南方+ 记者

作者: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文化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云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中心城市,珠海以其鲜明的开放性文化特性在湾区文化版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地位,亦是岭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6世纪中叶,珠海就已成为西学东渐的桥头堡,充当了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文化走廊。随着一批西方学者的商旅借此走廊和中国文化发生历时数百年的碰撞与交流,珠海领风气之先,领潮流之首,涌现出一大批媒介中西文化,开眼看世界的先贤名流,他们中有像唐廷枢、莫仕扬、徐润和陈芳为代表的商界翘楚,有像容闳、唐国安、唐绍仪为代表的留学先驱,更有杨匏安、苏兆征、林伟民为代表的宣传西方革命理论的共产党人。他们筑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独特的英雄群像,展示了珠海开放型文化的灿烂篇章,铸造了珠海人勇于开放,敢于尝先的历史品质。

正是由于这种历史文化精神,珠海人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再一次发扬了对内对外开放的先驱意识对外积极吸纳先进的技术和商业文化,对内吸收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勇于探索的文商人士。珠海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光辉业绩再一次证明了开放型文化的时代魅力。

从客观条件上看,珠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设有拱北、横琴、珠澳跨境工业区等多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同时,珠海地理位置毗邻澳门,与澳门有深厚的地缘和人文渊源,这些都是珠海在改革开放中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必须和地域精神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现代化的特区城市文化。因此珠海一方面应致力于保育珠海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本土文化,打造珠海开拓创新的城市形象,并发展本地文化产业,创建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应继续建设珠澳文化走廊,把与澳门同源同根的地理区位优势发挥出来,两地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生,在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对此,我们要首先厚植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肥壤文化的开放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5000年的历史沃土,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能源。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珠海有着深厚的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有一批保护完好的历史文化名镇和村落,有像“陈芳家宅”(梅溪牌坊)这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大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瑰宝,要使历史文化活起来、亮起来,成为支撑我们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其次,我们保护历史文化并不仅仅是怀旧和培养情愫,而是要从中吸取精神和力量,传承其有价值的基因。应该认识到,我们实际上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文化,每一个成功的企业策划,每一个惠民爱民的市政工程同时都是在创新一种文化。珠海这个城市的形象在外人的眼中就是由像格力、华发、长隆、横琴、港珠澳大桥这些文化符号组成的。在珠海人自己看来,香山湖公园、驿道、古栈、板障山人行隧道等一大批公共设施正在重塑人们的休闲方式,提升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华发商场和富华里为代表的一批商业综合体已经全然改变了珠海人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文化体验,这些都是珠海对现实文化的创造性成果。

作为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员,珠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有大的文化规划,拿出实际的行动策略,树立阶段性目标,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下大力气发展文旅项目,壮大文化产业,为大湾区文化新时代的到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李文轩


编辑 李文轩
校对 冯志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