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韵味别具”——钱鼓舞

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 订阅

钱鼓舞,又称踏钱鼓,主要分布于汕尾市城区和海丰县,以及陆丰市的新铺、东铺一带,据说于明代随人口迁移而由福建传入,有据可证至少已有100多年历史。

钱鼓在当地民间被视为吉祥之物,故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的喜庆活动中,常以钱鼓舞表演迎春闹春,寓意吉祥好运,象征新年好兆头。

主要舞具钱鼓造型为八角形单面鼓,直径24厘米,边高4厘米,每个角边钻一小孔,嵌上2枚铜钱,八个角边共嵌16枚铜钱,摇动钱鼓时铜钱互相频繁碰击,便发出清脆动听的响声。

钱鼓舞是歌舞结合、以舞为主的表演形式。一般由男、女童各一人配对表演,男童身穿绿色服饰,手执八角形钱鼓;女童一身紫色打扮,双手各执两片竹板,夹击时发出嗒嗒响声。

舞钱鼓的主要动作有三钱指、击鼓、摇鼓、转鼓、抖鼓、笃鼓、磨鼓等。双人舞是钱鼓舞的主要形式,且有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代表作品有《陈三磨镜》、《郭华卖腮脂》、《裴航遇云英》等。

有为串演故事而编排的多种套路,如叠脚横鼓、画眉抖鼓、帮弓撩鼓、勒马过身、蹬跳相会、穿针绣花、弄蟾蜍、抛接鼓等,其中还融入了苏秦背剑、魁星踢斗、金鸡独立、老树盘根等带有强烈武术色彩的舞蹈动作。

在充满童真的表演中,男摇钱鼓,女敲竹板,不断发出富有节奏的金属、竹木声响,赏心悦耳,别有风味。

目前钱鼓舞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